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这是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计划时应当体现以下主要方面:1、理解学习的内容。
(二)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必要的合理的学习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用好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编写很据人性化,内容依托情境呈现,材料伴随问题呈现,信息立足活动呈现。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用好教材资源。并根据班级学生的起点不同、学校地域的不同现状,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和衍生,把静态的教材内容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2、合理选择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巧妙介入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能有效帮助建立抽象知识与形象原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既要关注现实性,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既要体现适度的开放性,又不宜过分繁杂;既要关注趣味性,还应减少生活经验对数学思考的干扰和影响。3、提供课操作的学习材料。
操作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使用,体验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和性质,获得数学知识。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可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数学的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操作性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去发现,去认识。
(三)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个性和提出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指导。1、捕捉自主学习中出现的不同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问题向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开放。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对于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回收工作。教师只有时时分析整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在学生徘徊迷茫时引导,在障碍阻塞处点拨,在融会贯通前疏通,在思想愤悱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2、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和分寸。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合适介入实施指导?怎样指导才充分、必要又不会包办代替?哪些指导师不需要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指导自主学习时会面临的具体问题。比如,若教师介入过早,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义。反之,在学生迷失方向或学习不得法而急需教师的指导时,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不但会影响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和分寸,适时、适度、适当地发挥指导作用。3、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
当学生思考问题零散琐碎,难以形成清晰地条理和整体印象时,教师可进行整体思维的引导、点拨。如当有的学生发现的知识处于无序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理序点拨,以使知识条分缕析,扣线串珠;当有的学生思维处于凌乱状态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整合引导,以使思维井然有序,清晰明朗。4、帮助学生接通思路。
当有的学生认识失误、理解偏差时,教师可以通过有的放矢的引导来帮助他接通思路,或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求得经验的支撑;或通过策略与方法的适当渗透,一求得借鉴;或通过适当的复习铺垫,以求得知识的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交给他思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讲师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学的方法,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凭空完成。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粉刺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适当的策略,引导并帮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