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什么是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广泛接触、认知和欣赏各种美术形态,引导美感体验,挖掘教材的审美教育性,提高他们对形式美的感知力和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使之从美术的创作实践和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对自然、社会、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要求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
扩展资料
克莱德·E·柯伦语说过:“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拓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
人们承认,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活动以人的建筑为目的,这是它固有的善。这种含目的性的活动形式如果具有合规矩性的内容,并且达到合规矩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便是教育活动的美。因而,美是教育固有的本性。而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内容,是人类“按美的规律来建筑”自身的重要方面。
对于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学内容本身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审美对象,其审美价值主要是来自人类智慧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一种积淀这人们长期实践过程的静态美、野性美,教学内容的这种美比之形式美更深刻、更强烈,它在学生引起的是离职的满足。
作为教师,叫引导学生去领导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境或理性的美。
参考资料来源:
张雄. 论审美性教学原则[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9(5):44-47.
2024-10-23 广告
2015-12-29 · 国家定点培训基地,专注培养汽车人才。
免费领入学礼包 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 官方电话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就业保障
- 热门专业
- 入学指南
- 在线课堂
- 领取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