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跟本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浅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摘要:新航路的开辟是标志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成为人类开始把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它直接诱发了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崩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本文试从科学的角度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航路的开辟既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观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 根源 条件
西欧在即将步入近代的前夜有两大发现: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是人类向内自我反思与探求;二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是人类对外向大自然的探索与征服.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梦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初),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新航路开辟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新航路开辟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新航路开辟为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文艺复兴向资产阶级注入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在欧洲不少国家推倒了作为封建势力顽固堡垒的天主教教会的统治,并且为资产阶级锻炼了象加尔文教那样的精神武器.新航路开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观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本文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做一浅析.
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商品贸易的发展,欧洲对黄金的贪婪追求
14——15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封建制度内部,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正在进行,手工业、商业特别是贸易空前发展;大商人们在整个已知的世界上到处扩展贸易市场;随着地主阶级的削弱,资产阶级正在兴起;民族趋于统一,思想文化正在更新,知识界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切都标志着人类历史正处于大变动的进程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15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的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去冒险,就成为资本主义这一经济制度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行为.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美洲的发现是在此以前就已经驱使葡萄牙人到非洲去的那种黄金梦所促成的”[1].哥伦布自己也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2].可见,哥伦布远航的动机不是孤立存在的,隐藏在他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是当时正在变动中的经济政治上的动因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这种到远方去冒险寻找黄金的渴望,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正是由于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3],西方航海活动才持久不断,也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西方航海之所以持续不绝,历两百余年而未衰,关键在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是其最根本的推动力.其最终目标,在于寻求新的财源,从满足国库和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为新兴资产阶级事业开辟广阔的活动场所.……西方航海的最初成就,尚未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仅只为国库收入的增加和资本原始积累拉开了序幕.奢侈没落的封建主、欲壑难境的大商人和雄心勃勃的资产者,对于物质财富有着贪婪无厌的追求,决不会沾沾自喜于几箱黄金、数船香料.随后而来的殖民征服、海盗劫掠、商业战争、欺诈贸易和奴隶贩卖以及对殖民地的开发等等,旷日持久,尚待后举.随着西方航海殖民事业的发展,其动力不仅未消失,而且受到既得利益之刺激,愈益显示出其威力.所以,西方航海最初的‘发现’,不仅不是其终点,恰恰相反,而是它的新起点.这正是西欧航海事业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4]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中世纪的东方是那样富庶,不仅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就是离欧洲比较近的阿拉伯,对于欧洲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这些地区,有繁荣的城市、兴旺的商业和大量的财富.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欧洲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像当年“十字军”东侵一样的狂热与痴迷.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到东方去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
2、欧洲追求奢侈豪华生活的需要
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需要外来的商品,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自从罗马人第一次尝到香料的美妙滋味后,香料就成为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整个欧洲需要大量的香料.但香料产自遥远的东方,路途漫长,运输也不总是顺畅,而且需要经过多次转手才能运到西欧,因此价格变得异常昂贵.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当时运抵欧洲的东方货物,经阿拉伯与意大利商人多次转手,不仅使货物数量少,且价格腾贵;致使西欧人探索新的贸易途径的愿望更加强烈.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开辟了去东方的新航路、进而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其直接目的便是西行以避开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与葡萄牙人争夺香料群岛——印度尼西来的摩鹿加群岛;要证明香料群岛也可看成在“教皇子午线”以西,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而支持他们的国王们也期望从航海活动中获得巨额财富.从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和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查里一世订立的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我们就可以看到航海突出的经济目的.
3、《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迷,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事天堂之乐的手段.”[5]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传统的黄金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当时西欧市场货币普遍短缺,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究竟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大量贵金属?欧洲人从一本游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马可·波罗行纪》.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其中关于日本“根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日本“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与自珠之价等重.”关于中国的泉州港,则是那里的来往客商之多,“超过全世界其余港口的总和”.“在这个港口卸下胡椒的船只,一年之中就达一百艘,运进其他香料者还不在内” [6].马可·波罗在其中说: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7].在马可·波罗如此夸张的描述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驱使着欧洲人追求黄金,西方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的“黄金梦”.《马可·波罗行纪》还大量地详细地具体地描绘了东南亚及南亚的财富.介绍这一带盛产的香料、黄金、珍珠、宝石等.这些香料岛引起了欧洲人的退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如秦海(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得香料,种类甚多.例如胡椒,色自如雪,产额甚巨,即在此类岛屿也.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爪哇大岛:“此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莞、高良姜、生姜、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黄金之多,无人能信”[8].《游记》对东南亚财富的描写,对东南亚的黄金、香料、珠宝、药材等贵重物品的渲染,与《游记》对中国、日本、印度的财富的描绘一样,构成刺激西欧人从各个方向冒险探航到东方来的因素之一.哥伦布就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游记》,他经常翻阅,并做了264处边注.法国学者科迪埃曾给出这些边注所在的页码.这些边注向人们揭示;哥伦布最关心东方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边注直记到《游记》的最后一页,可见深受其影响[9].新航路开辟的重要人物,几乎都读过《游记》,探险家们每到某个新地,总要找一阵《游记》中描绘的城市.地区或国家,如享利王子、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
二、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何谓商业危机?主要是指在东西方贸易中因为商路不畅、货源短缺或转运成本过高导致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价格猛涨,欧洲人慨叹谓为商业危机.主要原因有两点:1、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长期垄断贸易;2、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13世纪末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12世纪初增长10倍,地中海东岸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其中商品主要是香料、樟脑、丝绸、宝石、布匹等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昂贵,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贩运这些商品可以从中获取很大的利润.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高额利润让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让他们要想直接经营东西方贸易,只能另找出路.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传统东方商路,指运送中国、南洋和印度的丝绸、香料、药材等商品到欧洲的路线.最古老的一条商路即东起中国、经中亚腹地至小亚细亚(中间有多条支线)的商路.经印度洋到达欧洲的商路通常也是两条:一条从印度洋进入波斯湾,由波斯湾登陆,陆路到达叙利亚.商品由叙利亚转往欧洲;一条是经印度洋过红海到达埃及,再从埃及转往欧洲.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商品一般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当时,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欧洲商人要想直接经营东方商品独占丰厚利润,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只能绕开阿、意商人,另辟蹊径.更严重的是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的战争及海盗活动,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一贯视东方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价大批采购,由此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财政不堪负担.加上西欧商人和消费者早就对居间盘剥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声载道,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欧洲航海家进行航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绕过东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势力,开辟到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直接与他们做生意”[10],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三、弘扬、传播基督福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弘扬和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于全世界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称自身是全人类的宗教,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这种近似好战的传教精神,在与几乎具有同一精神的穆斯林势力长期对峙中日益滋长.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这种精神鼓舞的.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主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1500年前后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哥伦布就是个狂热的督基教徒,他自认为“是上帝给了他独一无二的天恩,让他去完成托付给它的使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11].这种宗教热情对哥伦布的远航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在探寻新航路的始终,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情绪.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运动从德国爆发,发展到西欧、中欧、北欧各国.宗教改革首先是一场政治运动和民族运动,也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路德的信仰得救论、惟信免罪说使人们从精神上摆脱了对教会、教士的依赖,对地狱的恐惧,对神的敬畏和匍匐.加尔文的预定论则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拼搏、进取,从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非时代的弃儿.加尔文教的共和主义和民主性质还推动了一些社会政治生活和国家政权的民主化,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行动的集体性和活动的参与性.宗教改革对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和促进也是明显的.它在精神、意识、思想上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松弛或解除了神对人的束缚,凋动了人的积极性,发挥了人的能动性.此外,它还直接加速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通过宗教改革、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荷兰赢得了独立.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迅即跻身于新航路开辟,成为主角.新教和天主教在欧洲反复厮杀、斗争.迫使一部分新教徒到海外谋生拓殖,创建新教的世上千年王国.而对新教的挑战,天主教进行了反宗教改革,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到海外传教,争取信徒,与新教争夺.而到海外求发展的新教徒和到新发现地去传教的天主教教士,则进一步推动了发现、探险、征服的运动.由于宗教改革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情绪和民族感情,加快完成了近代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也使西方各列强更加紧了在探险、发现、殖民、掠夺方面的竞争,从而促进和加速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例如,麦哲伦、德雷克的环球航行,英、荷、法开辟西北航路的探险,英、荷对东北航路的探索,西方在太平洋、澳洲——大洋洲的许多发现,这些都具有为了本民族、本国的利益而与既得利益者、企图垄断者、潜在的对手竞争和争夺的色彩.
文艺复兴则是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因素.按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想,人们最关心的不是现世,而是来世,是死后的天堂.天主教还认为人生而有罪,但禁欲苦行,可以赎罪.文艺复兴运动扫荡了这种神学观念.文艺复兴运动兴盛于14—16世纪,它从意大利开始,发展到西欧各国.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级逐渐兴起和形成.新兴市民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体现着进一步发展生产、贸易、教育、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阶级”[12],迫切需要一种不同于封建传统的文化思想体系来肯定本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活动.他们根据时代和阶级需要,通过发展大学和城市学校的世俗教育,复兴罗马法,吸纳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活跃文化市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化消费,合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效养分,努力构建新文化.新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其理论基础是人性论.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他们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和人的力量的伟大.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权反对神权,批判禁欲= 义的宗教观.他们认为现世的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荣誉和财富,强调人的品德、才能、智慧、勇敢的重要作用.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真理,用知识造福于人类;教育应发展人的个性,全面地发展人的性格.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是欧洲史上过渡转型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在于古代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得到复兴并直接作用于新航路开辟,而且还在于这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他们或去建功立业,或去淘金发财,或去征服掠夺,或去求知求真,或去传播“福音”,或去开疆拓土,或为留声传名—— 都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
四、欧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皇室的支持,使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1、地圆说与航海技术的改进,包括罗盘针、星盘、结构结实和船身更大、速度更快的海船.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就首创地圆说,但到哥伦布时期才渐渐受到重视.1409年,湮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航海技术的改进.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欧洲船舶平均每艘的吨数增大四倍,载重量只有150—200吨的脆弱的单层甲板大帆船,让位于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到13世纪已在船尾安装了舵,中国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大大提高了航行的效率.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而加快了航行的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改进了的帆船又可减少100—200个划手,相应地减少了为这么多人载运的粮食,因而也更经济了.此外,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又为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这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能建造多桅大船,在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到1500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结构结实、船身更大的海船.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双橡木船壳板——这一切足以经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西欧诸国在海外扩张时期,之所以能所向无阻,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原因之一是“船坚炮利”,有先进的海上作战的方法.具体包括:(1)战舰装备大炮;(2)新设计的军舰上多的可载40门;(3)16世纪20年代弗兰德斯、德国的冶金家铸成的新型大炮有5—12英尺长,发射的圆石弹(后来是铁球),重50—60磅,在射程300码中能击破敌舰舰身.(3)战术方面,从甲板上短兵相接过渡到用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摘要:新航路的开辟是标志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成为人类开始把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它直接诱发了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崩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本文试从科学的角度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航路的开辟既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观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 根源 条件
西欧在即将步入近代的前夜有两大发现: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是人类向内自我反思与探求;二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是人类对外向大自然的探索与征服.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梦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初),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新航路开辟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新航路开辟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的改革:人文主义者之谴责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败,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人文主义者之研究《圣经》的原文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也为新教教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及宗教改革,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鸣锣开道:新航路开辟为资产阶级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文艺复兴向资产阶级注入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在欧洲不少国家推倒了作为封建势力顽固堡垒的天主教教会的统治,并且为资产阶级锻炼了象加尔文教那样的精神武器.新航路开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观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本文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做一浅析.
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商品贸易的发展,欧洲对黄金的贪婪追求
14——15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封建制度内部,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正在进行,手工业、商业特别是贸易空前发展;大商人们在整个已知的世界上到处扩展贸易市场;随着地主阶级的削弱,资产阶级正在兴起;民族趋于统一,思想文化正在更新,知识界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切都标志着人类历史正处于大变动的进程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15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的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去冒险,就成为资本主义这一经济制度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行为.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美洲的发现是在此以前就已经驱使葡萄牙人到非洲去的那种黄金梦所促成的”[1].哥伦布自己也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2].可见,哥伦布远航的动机不是孤立存在的,隐藏在他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是当时正在变动中的经济政治上的动因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这种到远方去冒险寻找黄金的渴望,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正是由于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3],西方航海活动才持久不断,也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西方航海之所以持续不绝,历两百余年而未衰,关键在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是其最根本的推动力.其最终目标,在于寻求新的财源,从满足国库和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为新兴资产阶级事业开辟广阔的活动场所.……西方航海的最初成就,尚未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仅只为国库收入的增加和资本原始积累拉开了序幕.奢侈没落的封建主、欲壑难境的大商人和雄心勃勃的资产者,对于物质财富有着贪婪无厌的追求,决不会沾沾自喜于几箱黄金、数船香料.随后而来的殖民征服、海盗劫掠、商业战争、欺诈贸易和奴隶贩卖以及对殖民地的开发等等,旷日持久,尚待后举.随着西方航海殖民事业的发展,其动力不仅未消失,而且受到既得利益之刺激,愈益显示出其威力.所以,西方航海最初的‘发现’,不仅不是其终点,恰恰相反,而是它的新起点.这正是西欧航海事业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4]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中世纪的东方是那样富庶,不仅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就是离欧洲比较近的阿拉伯,对于欧洲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这些地区,有繁荣的城市、兴旺的商业和大量的财富.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欧洲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像当年“十字军”东侵一样的狂热与痴迷.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到东方去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
2、欧洲追求奢侈豪华生活的需要
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需要外来的商品,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自从罗马人第一次尝到香料的美妙滋味后,香料就成为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整个欧洲需要大量的香料.但香料产自遥远的东方,路途漫长,运输也不总是顺畅,而且需要经过多次转手才能运到西欧,因此价格变得异常昂贵.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当时运抵欧洲的东方货物,经阿拉伯与意大利商人多次转手,不仅使货物数量少,且价格腾贵;致使西欧人探索新的贸易途径的愿望更加强烈.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开辟了去东方的新航路、进而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其直接目的便是西行以避开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与葡萄牙人争夺香料群岛——印度尼西来的摩鹿加群岛;要证明香料群岛也可看成在“教皇子午线”以西,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而支持他们的国王们也期望从航海活动中获得巨额财富.从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和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查里一世订立的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我们就可以看到航海突出的经济目的.
3、《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哥伦布对黄金着了迷,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事天堂之乐的手段.”[5]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传统的黄金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当时西欧市场货币普遍短缺,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究竟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大量贵金属?欧洲人从一本游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马可·波罗行纪》.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其中关于日本“根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日本“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与自珠之价等重.”关于中国的泉州港,则是那里的来往客商之多,“超过全世界其余港口的总和”.“在这个港口卸下胡椒的船只,一年之中就达一百艘,运进其他香料者还不在内” [6].马可·波罗在其中说: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7].在马可·波罗如此夸张的描述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驱使着欧洲人追求黄金,西方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的“黄金梦”.《马可·波罗行纪》还大量地详细地具体地描绘了东南亚及南亚的财富.介绍这一带盛产的香料、黄金、珍珠、宝石等.这些香料岛引起了欧洲人的退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如秦海(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得香料,种类甚多.例如胡椒,色自如雪,产额甚巨,即在此类岛屿也.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爪哇大岛:“此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莞、高良姜、生姜、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黄金之多,无人能信”[8].《游记》对东南亚财富的描写,对东南亚的黄金、香料、珠宝、药材等贵重物品的渲染,与《游记》对中国、日本、印度的财富的描绘一样,构成刺激西欧人从各个方向冒险探航到东方来的因素之一.哥伦布就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游记》,他经常翻阅,并做了264处边注.法国学者科迪埃曾给出这些边注所在的页码.这些边注向人们揭示;哥伦布最关心东方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边注直记到《游记》的最后一页,可见深受其影响[9].新航路开辟的重要人物,几乎都读过《游记》,探险家们每到某个新地,总要找一阵《游记》中描绘的城市.地区或国家,如享利王子、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
二、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何谓商业危机?主要是指在东西方贸易中因为商路不畅、货源短缺或转运成本过高导致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价格猛涨,欧洲人慨叹谓为商业危机.主要原因有两点:1、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长期垄断贸易;2、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13世纪末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12世纪初增长10倍,地中海东岸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其中商品主要是香料、樟脑、丝绸、宝石、布匹等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昂贵,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贩运这些商品可以从中获取很大的利润.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高额利润让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让他们要想直接经营东西方贸易,只能另找出路.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传统东方商路,指运送中国、南洋和印度的丝绸、香料、药材等商品到欧洲的路线.最古老的一条商路即东起中国、经中亚腹地至小亚细亚(中间有多条支线)的商路.经印度洋到达欧洲的商路通常也是两条:一条从印度洋进入波斯湾,由波斯湾登陆,陆路到达叙利亚.商品由叙利亚转往欧洲;一条是经印度洋过红海到达埃及,再从埃及转往欧洲.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商品一般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当时,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欧洲商人要想直接经营东方商品独占丰厚利润,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只能绕开阿、意商人,另辟蹊径.更严重的是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的战争及海盗活动,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一贯视东方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价大批采购,由此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财政不堪负担.加上西欧商人和消费者早就对居间盘剥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声载道,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欧洲航海家进行航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绕过东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势力,开辟到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直接与他们做生意”[10],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三、弘扬、传播基督福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弘扬和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于全世界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称自身是全人类的宗教,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这种近似好战的传教精神,在与几乎具有同一精神的穆斯林势力长期对峙中日益滋长.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这种精神鼓舞的.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主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1500年前后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哥伦布就是个狂热的督基教徒,他自认为“是上帝给了他独一无二的天恩,让他去完成托付给它的使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11].这种宗教热情对哥伦布的远航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在探寻新航路的始终,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情绪.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运动从德国爆发,发展到西欧、中欧、北欧各国.宗教改革首先是一场政治运动和民族运动,也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路德的信仰得救论、惟信免罪说使人们从精神上摆脱了对教会、教士的依赖,对地狱的恐惧,对神的敬畏和匍匐.加尔文的预定论则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拼搏、进取,从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非时代的弃儿.加尔文教的共和主义和民主性质还推动了一些社会政治生活和国家政权的民主化,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行动的集体性和活动的参与性.宗教改革对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和促进也是明显的.它在精神、意识、思想上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松弛或解除了神对人的束缚,凋动了人的积极性,发挥了人的能动性.此外,它还直接加速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通过宗教改革、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荷兰赢得了独立.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迅即跻身于新航路开辟,成为主角.新教和天主教在欧洲反复厮杀、斗争.迫使一部分新教徒到海外谋生拓殖,创建新教的世上千年王国.而对新教的挑战,天主教进行了反宗教改革,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到海外传教,争取信徒,与新教争夺.而到海外求发展的新教徒和到新发现地去传教的天主教教士,则进一步推动了发现、探险、征服的运动.由于宗教改革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情绪和民族感情,加快完成了近代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也使西方各列强更加紧了在探险、发现、殖民、掠夺方面的竞争,从而促进和加速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例如,麦哲伦、德雷克的环球航行,英、荷、法开辟西北航路的探险,英、荷对东北航路的探索,西方在太平洋、澳洲——大洋洲的许多发现,这些都具有为了本民族、本国的利益而与既得利益者、企图垄断者、潜在的对手竞争和争夺的色彩.
文艺复兴则是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因素.按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想,人们最关心的不是现世,而是来世,是死后的天堂.天主教还认为人生而有罪,但禁欲苦行,可以赎罪.文艺复兴运动扫荡了这种神学观念.文艺复兴运动兴盛于14—16世纪,它从意大利开始,发展到西欧各国.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级逐渐兴起和形成.新兴市民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体现着进一步发展生产、贸易、教育、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阶级”[12],迫切需要一种不同于封建传统的文化思想体系来肯定本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活动.他们根据时代和阶级需要,通过发展大学和城市学校的世俗教育,复兴罗马法,吸纳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活跃文化市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化消费,合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效养分,努力构建新文化.新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其理论基础是人性论.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他们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和人的力量的伟大.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权反对神权,批判禁欲= 义的宗教观.他们认为现世的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荣誉和财富,强调人的品德、才能、智慧、勇敢的重要作用.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真理,用知识造福于人类;教育应发展人的个性,全面地发展人的性格.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是欧洲史上过渡转型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新航路的开辟.不仅在于古代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得到复兴并直接作用于新航路开辟,而且还在于这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他们或去建功立业,或去淘金发财,或去征服掠夺,或去求知求真,或去传播“福音”,或去开疆拓土,或为留声传名—— 都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
四、欧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皇室的支持,使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1、地圆说与航海技术的改进,包括罗盘针、星盘、结构结实和船身更大、速度更快的海船.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就首创地圆说,但到哥伦布时期才渐渐受到重视.1409年,湮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航海技术的改进.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欧洲船舶平均每艘的吨数增大四倍,载重量只有150—200吨的脆弱的单层甲板大帆船,让位于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到13世纪已在船尾安装了舵,中国发明的罗盘针也已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大大提高了航行的效率.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而加快了航行的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改进了的帆船又可减少100—200个划手,相应地减少了为这么多人载运的粮食,因而也更经济了.此外,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又为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这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能建造多桅大船,在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到1500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结构结实、船身更大的海船.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双橡木船壳板——这一切足以经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及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
西欧诸国在海外扩张时期,之所以能所向无阻,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原因之一是“船坚炮利”,有先进的海上作战的方法.具体包括:(1)战舰装备大炮;(2)新设计的军舰上多的可载40门;(3)16世纪20年代弗兰德斯、德国的冶金家铸成的新型大炮有5—12英尺长,发射的圆石弹(后来是铁球),重50—60磅,在射程300码中能击破敌舰舰身.(3)战术方面,从甲板上短兵相接过渡到用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