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皇帝娶母亲为妻的。娶先帝的女人,有唐高宗。
早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武则天再次入宫,深知王皇后的心意,遂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王皇后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更加深了高宗对她的宠爱。高宗的宠爱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阶梯。
在武则天得宠的同时,王皇后、萧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后,高宗决心要废王立武,改换皇后。他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遂事先征求有关大臣的意见。
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父,褚遂良参与过太宗很多军政大事的决策,被太宗视为“忠烈”之臣。太宗临终时,特意向他们两人托付后事,并明确表示:“仁孝的儿子儿媳,如今就托付给两位爱卿了。 太子幼仁孝,这都是了解的,一定要好好辅佐他!”
同时又对高宗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即位之后可以不用愁了。” 显然,废立皇后是非听取这二位顾命大臣的意见不可的。高宗先礼后兵,前往长孙无忌住宅表明态度,武则天母亲杨氏、许敬宗等人也曾劝说长孙无忌顺水推舟,都无济于事。
接着,高宗又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入内殿,征求他们对改立皇后的意见。李勣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借口有病,根本没有入内。于志宁胆小怕事,不明确表态;褚遂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勿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称洛阳“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于是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并如雍州。唐朝正式实行两京制。
显庆三年(658年),褚遂良死于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显庆四年(659年)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杀。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 [9] 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作主张。
显庆五年(660年),十一月戊戌朔,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献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东都洛阳紫微城正南门——则天门,唐高宗责问后下诏释放。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高宗选择的,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换皇后,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选择,没有必要非要是武氏。
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
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的。
扩展资料:
唐高宗李治,李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很多对历史不太关注的人或许对他并不熟悉,但是要说到他的老爹和老婆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唐高宗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皇后就是女皇武则天。
所以,尽管李治把皇帝这份工作干得很好,但还是始终被太宗和武则天的光芒所掩盖。
再加上现在电视剧里高宗李治的形象都被塑造成了一副软弱昏庸的样子,更让对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进一步产生误解。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
首先,这绕不开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作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明君,他的文治武功都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
他在位期间,对内增强国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而作为唐太宗的继任者,唐高宗李治能够成功登上帝位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唐王室在皇位的争夺上是非常激烈的,高宗的老爹太宗的皇位就是通过玄武门兵变从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手里夺来的。而到了高宗时,皇位的争夺也很激烈。高宗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是为嫡三子。按正常情况皇位是嫡长子继承,而高宗作为三子是很难轮到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高宗由于平时宽厚仁慈,与兄弟和睦被太宗看好,而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争夺皇位相继被废,最太宗为了避免儿子之间相互残杀,把皇位传给了当时的晋王李治。
李治登基时才二十一岁,太宗遗诏令国舅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以二人为辅政大臣。
高宗初即位时,事事受长孙无忌等人的牵制,而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在朝中的势力却日益壮大。最终高宗只好通过另立皇后来牵制长孙无忌等人(李治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也是关陇集团的人)这也导致武则天登上历史舞台。
在高宗在位期间,执政勤勉,国力日盛,疆域达到了唐朝最大,并且将穷隋炀帝、唐太宗两朝之力都没灭掉的高句丽灭了。可以说是文治武功样样不俗,唯一让人诟病的恐怕就是让武后称帝。
其实高宗让武后有机会称帝完全是无奈之举。高宗的健康状况很不好,经常头晕目眩,严重时甚至完全目不能视。所以在他犯病时就只能将朝政交给武后了,但这并非武后称帝的全部原因。因为在高宗一朝,尽管高宗经常因病不能亲理政,但高宗却很好的制衡着武后和群臣的关系以达到平衡。
虽然给了武后发展势力的机会,但却并不能真正的掌权。
而且高宗能在如此的身体状态下,完美的驾驭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几十年,并且让它蒸蒸日上,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当人们都认为高宗是个懦弱昏庸,而把功劳全算在武后身上时,认为是非常有失公允的。高宗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皇帝,其能力不下于太宗和武后,文治武功更是在千古帝王中都少有能与其比肩者,其才能被大大低估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