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鱼常见病有哪些?
锦鲤鱼常见病有:
1、痘疮病:
(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低时出现;
(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2、皮肤发炎充血病:
(1)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赤皮病:
(1)病因:赤皮病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鱼体受伤,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此病与水质有密切关系,溶氧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生此病;
(2)症状:病鱼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鱼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
4、黏细菌性烂鳃病:
(1)病因:由柱状纤维黏细菌,又称鱼害黏球菌引起。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2)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5、白头白嘴病:
(1)病因:由纤维黏细菌,又称黏球菌引起。锦鲤苗对此病很敏感,是鱼种阶段主要病之一,而大鱼通常不发病。刚开始时仅死 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数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发病之快,来势之凶较为罕见。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到秋季发病;
(2)症状:病鱼的头部和嘴圈为乳白色,唇似肿胀,以致嘴不能张开而呼吸困难呈浮头状。有些病鱼颅顶和眼圈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通常不合群。
扩展资料:
如何防止锦鲤鱼生病:
1、锦鲤本身就携带一定病毒,所以在买回锦鲤鱼后,要先给锦鲤鱼进行消毒处理。在具体方法上,可采用喷洒及药物;
2、保持水质长期洁净,将吃的鱼食、锦鲤粪便及时排出。想养鱼先养水,养好了水,也就相当于鱼养好了一半;
3、锦鲤同人一样,在特定的季节,也会爆发特定的疾病。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4、保证氧气充足,鱼池子氧气不足,会出现锦鲤食欲减退的情况,从而诱发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鲤鱼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5.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口丝虫 (鱼波豆虫、白云病):常栖息于鱼类的皮肤与鳃部,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但环境水质不良或鱼的健康状态不佳时,常会大量繁殖,(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破坏鳃及皮肤组织,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雾状的附着物,故称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尤其是锦鲤在移池后常发生,因此又称新水病。锦鲤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状态,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称昏睡病。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病状: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
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
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
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斜管虫病: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温为12~18度,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经过3~5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但在室内水缸、水池中还会发病,每年流行季节为12月至来年5月。
症状:病鱼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破坏组织,使鱼呼吸困难,因此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即使换清水仍不能恢复正常。
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简表部位
病
名
发病
月份
肉眼鉴别主要症状
皮
肤
竖
鳞
病
春季
鳞囊积水,鳞片竖起,形似松果,用手轻压,鳞囊积水即可喷出,有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出
血
病
5~8月
分红肌肉型和红鳍红鳃盖形
⑴
红肌肉型: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肌肉,鳍的基部、口腔,特别是臀鳍基部都有充血,有时眼睛也充血,肌肉呈不同程度的点状充血;病情严重的全身肌肉呈深红色,有时甚至鱼体稍微发肿,皮肤发红,不用剥皮即可判断是肌肉严重充血
⑵红鳍红鳃盖型:初期是鳍基部充血,鳃盖、腹部、口腔亦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严重时鳍条和体表亦充血,肠管发炎赤
皮
病
5~7月
病变部位一般在鱼体两侧及腹部,常出现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白头白嘴病
5~7月
病鱼活动缓慢,体色稍黑,头顶上和嘴周围发白,观察在池中活动病鱼,其症状很容易辨认打
印
病
5~7月
病变部位在鱼体两侧,发病初期,常见圆形或椭圆形并有出血现象的病灶,好象打上印记。随着病灶逐渐扩大,同时向深处发展,严重时病灶部分肌肉往往烂穿,可见骨骼或内脏白
皮
病
5~7月
从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用手摸时,鳞片粗糙,无粘液,病重即将要死的鱼表现出头部朝下、尾部朝上疖
疮
病
5~7月
病变部位在背部两侧,呈现浓肿和稍微突起,用手摸时有弹性感。剖开患部,可见肌肉充血和腐烂水
霉
病
全年
病变部位长出大量的棉絮状菌丝,象一团团的白毛车轮虫病
5~7月
主要危害鱼苗、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