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将之发展为完整的“性善论”和“仁政说”,而仁政说的理论基础仍在于性善论。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谓“善”,就是“仁义礼智”四德;所谓“德”,就是人的社会本质。在人的这四种社会本质中,孟子对于“义”特别看重,并用大量笔墨描述了这一特质。 本文从四个方面着手,对孟子的“义”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论证。第一部分,从义利之辩着手,通过孔子、子思对义的理解与阐释和孟子“义”思想逻辑理路的开启等三个方面的诠释,来分析孟子“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通过孟子对告子“仁内义外”思想的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和“义”与仁、礼、智等的关系三个方面内容的分析,引出“义”的含义、特点,从而系统地介绍孟子“义”思想的逻辑理路;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居仁由义、求放心、存浩然之气和庠序之教等四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形成“义”的工夫;第四部分,分析孟子“义”思想的缺陷,简述孟子“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挖掘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文化价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