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大的人物生平

 我来答
丙寄琴r3
2016-05-17 · 超过6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1915年(民国四年)十月十八日,叶培大出生于上海南汇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时茂为前清秀才,历任私塾、小学及中学国文教师,擅长国画,在江南略有名气。少年时期的叶培大,兄妹五人,家境清贫,全家只能供他一人上学。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优异。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叶培大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后,曾一度受进步文艺的影响而酷爱文学,假日课余勤于笔耕,常有习作见于报端。上高中时,便矢志学工。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就读。1934年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电机系,连续三年考试成绩第一。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八月,叶培大以本专业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年由北洋工学院(天津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和私立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合并组成),留校任电机工程系助教。
1940年至1949年,在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从事工务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工作,兼任南京金陵大学电机系讲师、副教授,其间于1945至194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叶培大经学校介绍到重庆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担任工务员工作。同年与袁保鑫女士结为伉俪,袁女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治家有方,是叶培大后来在事业上成功的贤内助。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叶培大升为助理工程师,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交流电机实验工作。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叶培大参加美国租借法案官费出洋考试,以电信方面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并于同年9月初抵达纽约。后经钱凤章的介绍,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播音室和发射台实习,后又相继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实习,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
1945年至1946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期间先后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和加拿大北方电气公司实习。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春末,被派到加拿大蒙曲沃尔北方电气公司实习发射机,同年9月回到美国旧金山作参观实习。11月叶培大归国后回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就职,年底晋升为工程师,被派往南京江东门机房工作,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的副教授。
1947年至1949年,任前中央广播电台工程师,兼南京金陵大学副教授,曾主持设计、安装和测试了中国第一部100千瓦大功率广播发射机。
1948年初(民国三十七年),江东门机房拆运到广州,叶培大随船抵穗。
1949年6月底,叶培大离开广州,于同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学任教,任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教授、兼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工程师。
1950年,叶培大在《电信建设》上发表了“杜黑特100千瓦电路的设计、安装与测试”一文,这是他多年从事实际工作的理论结晶。此文连同其后发表的“中和射频放大器概念”,被当时清华等许多大学列为必读补充教材。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
1951年,叶培大由当时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张国藩等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2年,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被选为校工会主席和天津市南开区人民代表。
1954年,参与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是筹建创办人之一。
1955年,叶培大随天津大学电信系转入北京邮电学院,任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系教授,并先后兼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任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同年叶培大主持研制微波收发信机,获得成功。
1956年,率先开展了国内的微波通信研究工作,包括金属圆波导中H10模的传输、模拟/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等。
1958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圆波导H01通信系统”,取得成果,并发表论文多篇,如“波导H01通信调制方式研究”、“H01圆波导远距离传输理论”、“微波中继圆波导馈线”、“同轴波导不连续性理论的两点补充”等。
1964年,叶培大又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先研究大气光通信,并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地进行了大气光通信实验。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旋磁理论”、“微波理论与技术发展”。
1965年,率先开展了国内的大气光通信研究工作,成为中国光通信领域的先驱。
1974年,参加邮电部960路微波中继Ⅱ型机的研制工作,叶培大克服种种困难,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导校相器、微波波导直接耦合滤波器以及微波分并路器等,为提高960路微波中继Ⅱ型机的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此外,他还设计了120路数字微波系统。并在该系统设计、研制工作的基础上,与人合著出版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书。该书的出版,适应了微波通信制式数字化和系统设计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微波通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8年,叶培大恢复光通信研究工作后,及时抓住“相干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世界性前沿课题。组织攻关,作出了重大贡献,带动了全国的光通信研究工作。
1979年夏,北京邮电学院受国家科委委托举办了首次全国光通信技术学习班,由叶培大领衔授课。这次学习班对全国光通信的开展起了启蒙和推动作用。80年代初,叶培大在指导其研究生研究多模光纤传输系统中模式噪声时发表的论文获1983年北京市优秀学术成果奖和世界通信年优秀论文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1983年,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与通信学科评议组首届召集人,于1984年成为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后,叶培大曾先后组织过中日光纤科学及电磁场理论会议、中英光纤通信会议、ITT传输研讨会、国际电信流量及网络研讨会、国际通信技术/中英第二次光纤通信/固体及半导体激光器专题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或合作主席。同年6月1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与人合作的“六五”攻关项目“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及部件研制”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该项成果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同年与其博士生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获国家专利。此外,他还承担了“光锁相环——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机”和“模分配噪声”等两项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以及“单频率半导体激光器”和“环状谐振腔半导体激光器”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89年,主持完成了《通信合理结构》大型咨询报告,由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大会通过,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受到高度重视,现已有许多内容被采纳。
1990年至1992年间,提出并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通信高科技专项的立项论证工作,获批准,并已执行五年多。
1990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磁科学研究院院士。
1993年,当选为国际计算机通信委员会(IC(:c)理事。同年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论证,国务院通过,并启动。
1994年,主持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建设中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研究工作,完成大型咨询报告,呈党中央、国务院。
2011年1月16日12时,叶培大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