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什么等于2?
87个回答
2020-03-02
展开全部
其实1+1不一定非得等于2, 但是人类为了容易沟通,把他约定等于2
就好像你叫张三,其实你也可以叫张四的。 但不管你叫张三还是叫张四,只能叫一个名,因为大家好沟通啊。
在比如大家都管苹果叫苹果,你也可以不管它叫苹果啊,你也可以管它叫梨啊, 但是如果你把苹果叫成梨,你跟其他人怎么沟通啊。
如果把全世界的数字2和数字3换一下,天上的卫星也不会掉下来的。
----------------------------------------------------------------
当然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1个人吃1碗饭, 那1碗饭+1碗饭为什么不能满足3个人吃。
这个问题就不是常识性的、数学性的1+1了。 就好像煤气+氧气+火为什么会燃烧爆炸一样。就好像铁的沸点是2750度,为什么铁元素是这种属性。谁把铁放在宇宙中的。这已经上升到宇宙的原理了。
我们只是对已知的现象命名而已。1+1的结果可以命名2也可以命名3。 但1+1为什么会有一个结果,目前无解。
个人简介,仅供参考。
就好像你叫张三,其实你也可以叫张四的。 但不管你叫张三还是叫张四,只能叫一个名,因为大家好沟通啊。
在比如大家都管苹果叫苹果,你也可以不管它叫苹果啊,你也可以管它叫梨啊, 但是如果你把苹果叫成梨,你跟其他人怎么沟通啊。
如果把全世界的数字2和数字3换一下,天上的卫星也不会掉下来的。
----------------------------------------------------------------
当然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1个人吃1碗饭, 那1碗饭+1碗饭为什么不能满足3个人吃。
这个问题就不是常识性的、数学性的1+1了。 就好像煤气+氧气+火为什么会燃烧爆炸一样。就好像铁的沸点是2750度,为什么铁元素是这种属性。谁把铁放在宇宙中的。这已经上升到宇宙的原理了。
我们只是对已知的现象命名而已。1+1的结果可以命名2也可以命名3。 但1+1为什么会有一个结果,目前无解。
个人简介,仅供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咱们分情况说
第一种情况,你所说的 1 + 1 如果是单纯的小学算术式,还得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 如果两个“1”的单位相同,则结果是2.比如 1米加1米等于2米,一只鸭子加上一只鸭子等于两只鸭子
② 如果两个“1”的单位代表同一个量的不同的单位,1+1不一定等于2。比如1米加上1厘米等于1.01米,还等于101厘米,还等于1010毫米
③ 如果两个“1”的单位代表不同的量,两个“1”不能相加。如在1米的基础上加上1公斤,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种情况,你所说的 1 + 1 如果如果有着代表意义,指的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呀?这个猜想还没有最终证明。
第三种情况:如果是脑筋急转弯呢?答案可就是多了。比如说,要是字谜的话,可以有“王”这个解。等等
第四种情况:如果有其它的意义,那么的话,你说1+1等于几,那么他就等于几。
第一种情况,你所说的 1 + 1 如果是单纯的小学算术式,还得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 如果两个“1”的单位相同,则结果是2.比如 1米加1米等于2米,一只鸭子加上一只鸭子等于两只鸭子
② 如果两个“1”的单位代表同一个量的不同的单位,1+1不一定等于2。比如1米加上1厘米等于1.01米,还等于101厘米,还等于1010毫米
③ 如果两个“1”的单位代表不同的量,两个“1”不能相加。如在1米的基础上加上1公斤,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种情况,你所说的 1 + 1 如果如果有着代表意义,指的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呀?这个猜想还没有最终证明。
第三种情况:如果是脑筋急转弯呢?答案可就是多了。比如说,要是字谜的话,可以有“王”这个解。等等
第四种情况:如果有其它的意义,那么的话,你说1+1等于几,那么他就等于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加一等于二起源于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1 代表了人对一个空间事物的感受,简化这种感受并且把它定义为1
另一个1代表了人对一个不同于刚才定义的那个空间事物的感受,简化它并把它定义为另一个1
“加号” 和 “等于号” 是人对时间观念的数学表达:
举例:有个人手里拿了一只苹果,这只苹果就是1
这个人手里拿起另一只苹果,这只苹果和刚才的那只苹果空间上不能重合,于是把它定义为另一个1
至此,两个一解释完毕。
加号的意义在于,这两只苹果不是同时出现的,所以表达为一加一(1+1),如果同时出现了两个苹果那么就把它直接定义为2。
一加一等于二完整意义在于:两个在空间上不能重合的,定义相似的物体前后出现,我们再次认知这两个物体的时候,把它定义为二。
从一定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1+1=2
详细推论请参考罗素的数学原理。
一个物理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标量,象质量,温度,人数等,我们小学学的加法,是标量的加法,
可是我们到了高中,还学习矢量,也就是有方向的物理量,象力,速度,等。矢量的加法就与标量不一样的了。比如1N的力,加上1N的力,等于多少?有些同学说是2N,这是不对的,如果这两个力的方向要相反,它们就会完全抵消了,所以方向相反的时候,1N加1N等于零。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那么1N加上1N等于2N。因此上1N加上1N最小的是零牛,最大是2N。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了,矢量的运算,还与方向有关。我们以后碰到矢量以后可不能再简单的理解成1+1=1,怎么对矢量进行运算,人们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门对矢量计算。
1 代表了人对一个空间事物的感受,简化这种感受并且把它定义为1
另一个1代表了人对一个不同于刚才定义的那个空间事物的感受,简化它并把它定义为另一个1
“加号” 和 “等于号” 是人对时间观念的数学表达:
举例:有个人手里拿了一只苹果,这只苹果就是1
这个人手里拿起另一只苹果,这只苹果和刚才的那只苹果空间上不能重合,于是把它定义为另一个1
至此,两个一解释完毕。
加号的意义在于,这两只苹果不是同时出现的,所以表达为一加一(1+1),如果同时出现了两个苹果那么就把它直接定义为2。
一加一等于二完整意义在于:两个在空间上不能重合的,定义相似的物体前后出现,我们再次认知这两个物体的时候,把它定义为二。
从一定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1+1=2
详细推论请参考罗素的数学原理。
一个物理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标量,象质量,温度,人数等,我们小学学的加法,是标量的加法,
可是我们到了高中,还学习矢量,也就是有方向的物理量,象力,速度,等。矢量的加法就与标量不一样的了。比如1N的力,加上1N的力,等于多少?有些同学说是2N,这是不对的,如果这两个力的方向要相反,它们就会完全抵消了,所以方向相反的时候,1N加1N等于零。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那么1N加上1N等于2N。因此上1N加上1N最小的是零牛,最大是2N。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了,矢量的运算,还与方向有关。我们以后碰到矢量以后可不能再简单的理解成1+1=1,怎么对矢量进行运算,人们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门对矢量计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12-21
展开全部
人们难以找出质数的确切分布规律,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难以证明或证伪的原因。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给出过寻找质数的一种方法——筛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小于某个自然数n的所有质数。这种方法也被用到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证明思路大体是这样的,a个质数的乘积加上b个质数的乘积如果被证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数,这样就证明了a+b。把a和b逐渐减小,一直减小到1,就证明了任意的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质数的形式,简称1+1。
中国人对哥德巴赫猜想有着特殊的情结。上个世纪的时候,中国的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在用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陈景润证明了大偶数可以表示为1个质数和不超过2个质数乘积之和的形式,即1+2,这是距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成果。
陈景润的研究借着当时“科学的春天”之风,经徐迟报道后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当时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报刊都转载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数学家。
陈景润证明的1+2,其中的1指的是1个质数,2指的是2个质数的乘积,他证明的并不是1+2等于3。然而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绝大多数人只是知道了陈景润和他要继续攻关的1+1,并不是很清楚1+1指的是1个质数加1个质数。糊里糊涂之下就以为陈景润要证明的是1+1=2,也以为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要证明1+1=2。
中国人对哥德巴赫猜想有着特殊的情结。上个世纪的时候,中国的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在用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陈景润证明了大偶数可以表示为1个质数和不超过2个质数乘积之和的形式,即1+2,这是距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成果。
陈景润的研究借着当时“科学的春天”之风,经徐迟报道后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当时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报刊都转载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数学家。
陈景润证明的1+2,其中的1指的是1个质数,2指的是2个质数的乘积,他证明的并不是1+2等于3。然而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绝大多数人只是知道了陈景润和他要继续攻关的1+1,并不是很清楚1+1指的是1个质数加1个质数。糊里糊涂之下就以为陈景润要证明的是1+1=2,也以为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要证明1+1=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1=2 是初等数学范围内的数值计算等式。
当某个原始人第一个意识到1+1=2,进而认识到两个数相加得到另一个确定的数时,这一刻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时刻,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可加性。这个性质及其推广正是数学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说出数学为什么用途广泛的同时,告诉我们数学的局限性。
人们知道,世界上存在三类不同的事物。一类是完全满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质量,容器里的气体总质量总是等于每个气体分子质量之和。对于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
扩展资料:
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设,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①0是自然数;
②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x' ,x'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
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
④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⑤设S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子集,且(1)0属于S;(2)如果n属于S,那么n'也属于S。
(这条公理也叫归纳公理,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
更正式的定义如下: 一个戴德金-皮亚诺结构是这样的一个三元组(X, x, f),其中X是一个集合,x为X中一个元素,f是X到自身的映射,且符合以下条件:
x不在f的值域内;
f为一个单射;
若x∈A 且 " a∈A 蕴涵 f(a)∈A",则A=X。
当某个原始人第一个意识到1+1=2,进而认识到两个数相加得到另一个确定的数时,这一刻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时刻,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可加性。这个性质及其推广正是数学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说出数学为什么用途广泛的同时,告诉我们数学的局限性。
人们知道,世界上存在三类不同的事物。一类是完全满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质量,容器里的气体总质量总是等于每个气体分子质量之和。对于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
扩展资料:
皮亚诺公理,也称皮亚诺公设,是数学家皮亚诺(皮阿罗)提出的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系统。根据这五条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阶算术系统,也称皮亚诺算术系统。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叙述如下:
①0是自然数;
②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 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x' ,x' 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1的后继数是2,2的后继数是3等等);
③如果b、c都是自然数a的后继数,那么b = c;
④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⑤设S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子集,且(1)0属于S;(2)如果n属于S,那么n'也属于S。
(这条公理也叫归纳公理,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
更正式的定义如下: 一个戴德金-皮亚诺结构是这样的一个三元组(X, x, f),其中X是一个集合,x为X中一个元素,f是X到自身的映射,且符合以下条件:
x不在f的值域内;
f为一个单射;
若x∈A 且 " a∈A 蕴涵 f(a)∈A",则A=X。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