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哪个不属于三国的历史人物?
对于中国的一些历史知识,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了解的。比如大家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跟人物,基本都是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了解的。这本书是元末明很久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一些关于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结合起来编写的一本历史演义小说。
在这本书当中,罗贯中除了运用一些艺术加工的手法之外,还融入了自己个人的看法在当中,所以很多人读到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作者的情感投入到其中。提到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创建者大家都不陌生,他们分别是魏帝曹丕,蜀帝刘备以及吴帝孙权。
在这三个人当中,刘备的口碑在后世一直是备受大家称赞的。他身上流淌着汉朝皇族血脉,虽说只是汉朝皇室中比较没落的一脉。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封建王朝那个讲究门第以及血统的那个年代来说,他虽然过得比较落魄,但他出生却比较高贵。特别是在东汉这个乱世当中,名正言顺就是最大的政治资本。不然就不会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获得汉朝大权的机会跟能力。
对于魏帝曹丕很多人比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他的父亲曹操大家都不陌生,是一个乱世枭雄一样的人物。但是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一直是以奸臣的样子出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大家对于曹操的评价不是特别好。那么作为曹操儿子的曹丕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口碑。特别是在他谋朝传位之后留给后人的口碑就更差。
吴帝孙权同样是三国中一位比较厉害的人物,他跟在曹操跟诸葛亮这样的对手当中保存一定的实力,自然有比较出色的能力,不然的话也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情况。但跟刘备以及曹操那种差不多是白手起家的人相比,孙权就要幸福得多。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哥哥都是当时比较厉害的人物,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地盘,而他只不过是继承哥哥的地盘并守护着而已。
曹操不属于三国的历史人物。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病逝于公元220年3月15日。他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奸雄。而三国时期的历史年代是220年才开始。
曹操在世时,还是汉献帝的丞相,当时也只能算作东汉末年。后来曹丕撵下了汉朝皇帝,三国时期才正式开始。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果然就是曹操!
扩展资料: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在宋代之前,“三国”这个称谓并不流行,大家对这个时代的称呼是一个大概的魏晋时期,多把这个时代和之后的晋朝连接在一起,并且以魏这个政权代表这个时代。所以说古代一直以曹魏为三国之中的正统政权,对吴蜀两国虽然也承认,但不承认他们是正统。曹魏能够称为正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首先它占据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中原地区,控制了之前汉朝的首都,而且曹魏建立在东汉的基础之上,可以被认为是东汉的继承者,而且由于曹魏在三个政权之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把它认为正统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实际上从晋朝时期,很多人就并不承认这个说法,像是当时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苻坚、刘聪等人都更加喜爱蜀汉政权,苻坚就常常把自己比作刘备,而刘聪更是奉蜀汉为正统,建立了汉政权,宋代很多人在听书的时候一听到刘备被击败就垂头丧气,听到曹操失败就十分高兴。到了明清时代,偏爱蜀汉,同情刘备和反感曹魏的情绪更成为了主流,一直到现在,我们对蜀汉都是更加喜爱。明明曹魏被史学家认为是正统,但为何大家更加偏爱蜀汉呢?
最重要的是蜀汉政权在东汉灭亡之后由汉朝宗室建立的,可以被认为是其继承者,其正统性因此大大加强。刘备是汉室宗亲,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情,尤其是他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被称为“刘皇叔”,声誉满天下,在那个汉朝依然得到很大认同的时候,刘备是除了献帝之外最有名望代表汉朝的势力,而曹丕逼献帝禅位之后,东汉灭亡,刘备就成为了汉朝的正统代表,就像北宋南宋那样。借助汉朝的声望,蜀汉政权被认为是汉朝正朔也就十分正常了,。而篡汉的曹魏则被很多人不齿,后世也有人认为曹丕背叛汉朝是一种谋反的行为,在古代以忠君为道德规范的背景下,其正统性受到质疑,也导致人们的反感。
其次,面对外族入侵国家衰亡之时,国人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同样被驱赶到南方的蜀汉政权更富有同情感。如晋朝和宋朝都是由于外族入侵丢失了中原领土,不得不南撤,而面对屈居西川,每每希望能够克复中原的蜀汉,国人联想到自己所处的境地自然产生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心情。尤其是南宋时代国家败退南方,中原则被外族政权所占领,很多人于是鼓吹蜀汉是正统而曹魏则是反贼、伪政权的说法,更是让人接受了这一理论,其中朱熹等很有影响力的大儒都十分认同,这导致普通民众也更加偏爱蜀汉,更希望借此鼓励南宋政权收复中原。
而且,之后的小说演义等通俗文化作品也因为内容描述的需要的把蜀汉认为是正统,而把曹魏放在其对立面上,不像史书一样中立叙述,导致双方的对立和争夺变成了正邪对立、汉贼对峙的战争,从而引起在作品之中往往扬刘抑曹,把曹氏政权描述的比较负面,而尊重蜀汉,宣扬曹氏篡权夺位是非正义的,认定刘备创立蜀汉是延续正统的作为。宋明以及之后的时期,这些小说等通俗文化因为市民阶级的兴起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因此而传播广泛,于是这些作品的立场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影响到了受众的思想,导致很多人因此愈发的偏爱蜀汉政权,而对曹魏十分不屑。
虽然史学界一直把魏认为是三国时期的正统,而把蜀汉认为是和东汉朝廷没有太大关系的另外一个政权,但由于古代道德对蜀汉更加认同,而对代替东汉的曹魏则是比较鄙弃,民间对蜀汉却是更加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