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所教的年级是七年级新生,他们由于刚跨入中学,对中学生活比较陌生也很好奇,中学的生活与小学生活完全不同,甚至有些难以适应,再加上又都是独生子女,在行为上较自由、散慢,要他们在短时期内达到规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有些学生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把这些陋习也一起带到中学来。他们常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且,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期,有许多多变的因素,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运用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他们的言行,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那么,养成教育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对此,我在与初一新生接触两个星期后,开始了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为目的,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出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他们一起商议制订了班级日常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争做文明班级。主要内容有:学习常规、课间常规、纪律常规等。如课间常规有这样几点:1、不在课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2、上课前要准备好本节课上所需课本、材料。3、要服从值日生的管理等。在纪律常规中,对个别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累积三次以上者需接受相应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
当然,在规范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实际,不能简单地用规章制度去卡学生,要注意思想教育,以理服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遵守规范的必要性。我平时挤出一切时间多进班、多接触、多观察、多指导,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使好的风气不断强化,这就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好了基础。比如,有一次,我们班学习成绩比较之差的一位学生主动交给我他捡到的一个计算器,我非常的惊讶,要知道他的计算器可是前几天刚丢失的,而且家里的经济情况很不好。我对他的这种行为给予高度的赞扬,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结果那段时间其他同学的好人好事比较多,而且他也表现出对学习相当的热情。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素质,不是一日之功,绝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它一方面通过长期的、耐心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去逐步实现;另一方面,要靠榜样的示范作用去带动影响广大同学,使好风气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注意到了榜样的教育作用,经常在学生中表扬那些主动关心集体,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的好人好事,哪怕是某个学生在课间主动捡起一片废纸、一个包装盒,都大力宣传表扬,以此形成正风正气。比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刘彬彬同学在一次公开课上因为坐姿非常端正受到了听课老师的表扬,我也再次的到班上宣扬了一番,想不到紧接着的一个多月内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学着她,表现的相当好,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抓好行为规范外,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任。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地学习。班主任平时的教学行为和生活爱好、兴趣,如读书、读报、写字姿势、字迹端正等,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模仿,尝试,自觉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因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这正是班主任身教的有利因素,要主动有意识地利用它。在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经常注意利用身教,创设情境,如课堂教学中,注意课堂上板书的字体和整体美观,课内外认真倾听学生言语,同时目视学生,引导他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外专心读书读报,把书中、报上有趣的故事或新闻告诉大家,学生听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他们课堂作业认真仔细,字迹工整,上课举手积极,读书读报特喜欢,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上升。又如,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我经常带领他们观察学校的某一角落,或某一景物,或利用星期天做一件事情。让他们把看到的做到的说出来,我再根据学生说的加上一些简评,他们也慢慢把看到的,说的,想的试着写下来,并主动给我看,我也及时肯定他们,并做出修改,时间一长,他们的写作兴致越来越浓,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中必须一贯坚持,要看到其长远的影响而不是眼前的利益。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就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教师除了要“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途径,它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影响智力才能的发展。学习方法有很多,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借鉴。,如⑴制定计划;⑵课前自学;⑶专心上课;⑷及时复习;⑸独立作业;⑹解决疑难;⑺系统小结;⑻课外学习等等。当然学无定法,我们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切忌强求一律。平时,我要求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和学科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成为会捕鱼的人,而不是只能等着吃鱼的人。
我所教的年级是七年级新生,他们由于刚跨入中学,对中学生活比较陌生也很好奇,中学的生活与小学生活完全不同,甚至有些难以适应,再加上又都是独生子女,在行为上较自由、散慢,要他们在短时期内达到规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有些学生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把这些陋习也一起带到中学来。他们常管不住自己,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且,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期,有许多多变的因素,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运用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他们的言行,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那么,养成教育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对此,我在与初一新生接触两个星期后,开始了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为目的,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出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他们一起商议制订了班级日常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争做文明班级。主要内容有:学习常规、课间常规、纪律常规等。如课间常规有这样几点:1、不在课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2、上课前要准备好本节课上所需课本、材料。3、要服从值日生的管理等。在纪律常规中,对个别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累积三次以上者需接受相应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
当然,在规范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实际,不能简单地用规章制度去卡学生,要注意思想教育,以理服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遵守规范的必要性。我平时挤出一切时间多进班、多接触、多观察、多指导,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使好的风气不断强化,这就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好了基础。比如,有一次,我们班学习成绩比较之差的一位学生主动交给我他捡到的一个计算器,我非常的惊讶,要知道他的计算器可是前几天刚丢失的,而且家里的经济情况很不好。我对他的这种行为给予高度的赞扬,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结果那段时间其他同学的好人好事比较多,而且他也表现出对学习相当的热情。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素质,不是一日之功,绝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它一方面通过长期的、耐心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去逐步实现;另一方面,要靠榜样的示范作用去带动影响广大同学,使好风气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注意到了榜样的教育作用,经常在学生中表扬那些主动关心集体,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的好人好事,哪怕是某个学生在课间主动捡起一片废纸、一个包装盒,都大力宣传表扬,以此形成正风正气。比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刘彬彬同学在一次公开课上因为坐姿非常端正受到了听课老师的表扬,我也再次的到班上宣扬了一番,想不到紧接着的一个多月内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学着她,表现的相当好,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抓好行为规范外,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任。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地学习。班主任平时的教学行为和生活爱好、兴趣,如读书、读报、写字姿势、字迹端正等,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模仿,尝试,自觉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因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这正是班主任身教的有利因素,要主动有意识地利用它。在我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经常注意利用身教,创设情境,如课堂教学中,注意课堂上板书的字体和整体美观,课内外认真倾听学生言语,同时目视学生,引导他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外专心读书读报,把书中、报上有趣的故事或新闻告诉大家,学生听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他们课堂作业认真仔细,字迹工整,上课举手积极,读书读报特喜欢,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上升。又如,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我经常带领他们观察学校的某一角落,或某一景物,或利用星期天做一件事情。让他们把看到的做到的说出来,我再根据学生说的加上一些简评,他们也慢慢把看到的,说的,想的试着写下来,并主动给我看,我也及时肯定他们,并做出修改,时间一长,他们的写作兴致越来越浓,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中必须一贯坚持,要看到其长远的影响而不是眼前的利益。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就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教师除了要“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途径,它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影响智力才能的发展。学习方法有很多,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借鉴。,如⑴制定计划;⑵课前自学;⑶专心上课;⑷及时复习;⑸独立作业;⑹解决疑难;⑺系统小结;⑻课外学习等等。当然学无定法,我们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切忌强求一律。平时,我要求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和学科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成为会捕鱼的人,而不是只能等着吃鱼的人。
展开全部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1)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2)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3)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4)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5)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6)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1)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2)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3)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4)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5)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6)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