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
1个回答
2017-11-0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核心,较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校本教研为载体,强化科研课题引领,切实转变教学管理理念,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我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一、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艰辛的付出并没有与收获成正比。近年来,学校教育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成批学业优异的学生,走出的学生也难有较大的发展后劲;二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三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为此,在具体的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文体活动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们针对近年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专门成立了体卫艺综合组,加强和指导学校的文体活动工作。很快学校的文体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师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发觉文体活动加“满堂灌”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因为它只注重人的体质和外在形体的锻造,而作为人“内核”的人文素养却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而这对人的发展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必要就此提升。
第二阶段:以读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读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视野,增强智力等妙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们在2009年5月下发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意见。在全校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活动也很快取得了成效,最让我们欣喜和津津乐道的是小学生的“弟子规”进课堂和“国学经典诵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很快我们又发现,这些活动的开展虽然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人文素养,但这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满堂灌”的弊端:一是“满堂灌”的重压使发展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二是“满堂灌”的课堂是低效和无效的,更为致命的是它忽略或放弃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只有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内外的主人。
第三阶段:以“先学后教”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课堂时,我们终于惊喜地发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将能很好地解决让学生成为课内课外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行政推行是实施“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2009年底开始,我们认定“先学后教”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其理论是成熟的,实践是成功的。
2.抓好学习和培训。先后聘请了市、区教研室等数十名专家到我校进行了十余场次的讲学和具体指导,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学一线的骨干人次到麟游等校实地考察和学习。
3.抓好几个环节。一是组建了一支以星级教师为主的“教改示范、扶贫助弱”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为学校其他老师上示范课、开设讲座。二是采取了“提供平台、促进成才”的策略。让每一位教师认真完成“四个一”任务:即写一课最优秀的导学案例,上一节最满意的汇报课,写一篇最实在的教改小结或反思,参加一次校际以上的经验交流活动。三是启动了“能手带头、新秀跟进”的机制。我们要求市级教学能手为其它老师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讲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借此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榜样、实践有指南。四是开展了“开展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组织全校教师一起上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观课议课。
4.创新与完善。在具体实施“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我们不搞一刀切,视学校、年段、班级的具体情况而灵活采用各种教学形态。这次,我们在小学和初中率先推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我们的策略是:1—2年级渗透,3—4年级过渡,5—6年级衔接。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上特别是几人一组是否围成一圈等形态(方式)也由各校根据班生规模而定。在教学案还是导学案的问题上,学校统一制定蓝本供老师借鉴。要求各教研组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每位教师上过关课,促使教师尽可能快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一模式。
5.德育工作与课堂相融合。“先学后教”高效课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将德育工作延伸到课堂,反过来,我们通过“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6.始终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我主管综合组在整个区域推进过程中抓了宏观,既制定政策、出台实施意见,又深入一线进行微观指导,始终都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我们专门成立了有关“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全面发展”的领导机构,分管领导指挥,所有综合组的老师形成了课改“一盘棋”,组成了教学改革“同心圆”。同时,深入课堂,经常参加听课、议课、评课活动,起到了指导督促的作用。
三、抓好落实,持之以恒:成效与体会
(一)成效
1.更新和提升了全校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已深刻认识课改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再那么遥远,而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个人展示的平台,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成功课堂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缩短了学生间因师资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差距。学生通过“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激发和张扬,探究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学业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教师专业化水平整体有了提升。现在全校上下人人谈课改,人人学习研究课改的气氛正在形成。自发交流,与外校教师互动已蔚然成风,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4.“先学后教”为全县更加深入持久地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先学后教”使课堂高效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减轻了负担。
5.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学校德育工作在有的学校与教学工作相脱节,成为“两张皮”,推行“先学后教”后,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直接和紧密相连。为此,我校以此为契机,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既使各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切入点,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课堂。只有解放课堂,课堂效率高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课内、课外的时间都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加大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教育部应当加大推行“先学后教”的力度,让推行“先学后教”成为各级各界人士的共识。使他们能正确看待推行“先学后教”过程中出现的“妊娠综合症”的自然现象,不能让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将应试教育产生的种种弊端扣到“先学后教”模式的头上,以阻碍课改进行。同时我们也应加大对教师学习、掌握和运用“先学后教”的培训力度以及抓好学生学习小组这个核心要素的构建。
现在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先学后教”这个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民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那一天就必将到来。我们的“轻负高效”课堂才会获得更大成效。
一、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艰辛的付出并没有与收获成正比。近年来,学校教育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成批学业优异的学生,走出的学生也难有较大的发展后劲;二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三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为此,在具体的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文体活动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们针对近年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专门成立了体卫艺综合组,加强和指导学校的文体活动工作。很快学校的文体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师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发觉文体活动加“满堂灌”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因为它只注重人的体质和外在形体的锻造,而作为人“内核”的人文素养却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而这对人的发展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必要就此提升。
第二阶段:以读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读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视野,增强智力等妙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们在2009年5月下发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意见。在全校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活动也很快取得了成效,最让我们欣喜和津津乐道的是小学生的“弟子规”进课堂和“国学经典诵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很快我们又发现,这些活动的开展虽然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人文素养,但这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满堂灌”的弊端:一是“满堂灌”的重压使发展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二是“满堂灌”的课堂是低效和无效的,更为致命的是它忽略或放弃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只有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内外的主人。
第三阶段:以“先学后教”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课堂时,我们终于惊喜地发现“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将能很好地解决让学生成为课内课外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行政推行是实施“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2009年底开始,我们认定“先学后教”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其理论是成熟的,实践是成功的。
2.抓好学习和培训。先后聘请了市、区教研室等数十名专家到我校进行了十余场次的讲学和具体指导,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学一线的骨干人次到麟游等校实地考察和学习。
3.抓好几个环节。一是组建了一支以星级教师为主的“教改示范、扶贫助弱”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为学校其他老师上示范课、开设讲座。二是采取了“提供平台、促进成才”的策略。让每一位教师认真完成“四个一”任务:即写一课最优秀的导学案例,上一节最满意的汇报课,写一篇最实在的教改小结或反思,参加一次校际以上的经验交流活动。三是启动了“能手带头、新秀跟进”的机制。我们要求市级教学能手为其它老师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讲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借此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榜样、实践有指南。四是开展了“开展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组织全校教师一起上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观课议课。
4.创新与完善。在具体实施“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我们不搞一刀切,视学校、年段、班级的具体情况而灵活采用各种教学形态。这次,我们在小学和初中率先推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我们的策略是:1—2年级渗透,3—4年级过渡,5—6年级衔接。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上特别是几人一组是否围成一圈等形态(方式)也由各校根据班生规模而定。在教学案还是导学案的问题上,学校统一制定蓝本供老师借鉴。要求各教研组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每位教师上过关课,促使教师尽可能快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一模式。
5.德育工作与课堂相融合。“先学后教”高效课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将德育工作延伸到课堂,反过来,我们通过“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6.始终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我主管综合组在整个区域推进过程中抓了宏观,既制定政策、出台实施意见,又深入一线进行微观指导,始终都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我们专门成立了有关“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全面发展”的领导机构,分管领导指挥,所有综合组的老师形成了课改“一盘棋”,组成了教学改革“同心圆”。同时,深入课堂,经常参加听课、议课、评课活动,起到了指导督促的作用。
三、抓好落实,持之以恒:成效与体会
(一)成效
1.更新和提升了全校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已深刻认识课改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再那么遥远,而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个人展示的平台,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成功课堂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缩短了学生间因师资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差距。学生通过“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激发和张扬,探究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学业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教师专业化水平整体有了提升。现在全校上下人人谈课改,人人学习研究课改的气氛正在形成。自发交流,与外校教师互动已蔚然成风,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4.“先学后教”为全县更加深入持久地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先学后教”使课堂高效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减轻了负担。
5.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学校德育工作在有的学校与教学工作相脱节,成为“两张皮”,推行“先学后教”后,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直接和紧密相连。为此,我校以此为契机,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既使各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切入点,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课堂。只有解放课堂,课堂效率高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课内、课外的时间都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加大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教育部应当加大推行“先学后教”的力度,让推行“先学后教”成为各级各界人士的共识。使他们能正确看待推行“先学后教”过程中出现的“妊娠综合症”的自然现象,不能让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将应试教育产生的种种弊端扣到“先学后教”模式的头上,以阻碍课改进行。同时我们也应加大对教师学习、掌握和运用“先学后教”的培训力度以及抓好学生学习小组这个核心要素的构建。
现在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先学后教”这个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民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那一天就必将到来。我们的“轻负高效”课堂才会获得更大成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