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中,朱元璋为何最不喜欢刘伯温?

 我来答
断浪刀ぃ250
2018-01-28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4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朱元璋能够扫灭大元,削平天下,离不开他手下的那一帮文臣武将。武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皆是一时才俊。他们为朱元璋冲锋陷阵,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开创了大明三百年江山。可以说,没有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就没有后来的朱皇帝,朱元璋只怕要在皇觉寺里念一辈子经。

明朝开国功臣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民间传说中神乎其神的刘伯温。历史上的刘伯温,当然没有演义中那么邪乎,但他深通谋略,擅长用兵,也是毋庸置疑的。朱元璋的后人明武宗,曾经给予刘伯温极高评价,称他“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堪王佐”,就是对刘伯温才能的最好总结。

奇怪的是,刘伯温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志,且为明王朝开创立下汗马功劳,却并没有讨得朱元璋的欢心。这从刘伯温一生的官职履历就可以看出来。刘伯温前半生中,长期担任元朝的地方文官,时间长达26年之久。到48岁那一年,即1359年,他才投奔朱元璋。在朱元璋帐下的前几年中,他以谋士身份参与军机大事,但一直没有正式职务。

到1365年,朱元璋任命他为太史令,属于朝廷机构太史院负责人。太史院的职能只不过是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等事务。1367年,朱元璋给刘伯温调动岗位,任命为御史中丞,是朝廷监察机构御史台的二把手,正二品的品级。在这个正二品的二把手岗位上,一直呆到退休。1371年,他又兼任弘文馆学士,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社科院院士。太史令、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就是刘伯温在明朝的履历表,无论职务还是品级,在开国功臣中,都属于边缘化的人物。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共封赏六公十八侯,二十八伯。与刘伯温齐名的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人,都封为公爵。劳苦功高的刘伯温,仅获封诚意伯。在古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仅拿了个第三等。还不如一个三流武将。更为离谱的是刘伯温的俸禄。当时同被封为伯爵的汪广洋,俸禄360石,而刘基却只有240石。歧视显而易见。

刘伯温功勋卓著,却不能获得朱元璋的认可,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他在朱元璋队伍中资历较浅,属于半路出家,肯定不能与跟随朱元璋白手起家的老弟兄一视同仁。二是朱元璋的部下,分为两大核心群落,一是老乡淮西群,二是朱元璋的亲戚子弟群。刘伯温和二者都不相干,被边缘化也正常。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刘伯温的实际才能和贡献,其实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出众超群,所以朱元璋并未给他很高的官位和俸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