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 我来答
dajiang983
2018-06-2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dajiang983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41375 获赞数:31757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 审题就是读懂题,弄清题意,要想使审题真正成为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必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认真读题。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做到不添字,不 漏字,逐字逐句、逐符地读,边读边记边理解。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 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 么等。最后要求学生能复述题目的大意,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的印 象。 2.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应用题是用词表达它们的数 量关系的,叙述题意时,经常用到“一共”“还剩”“增加”“增加到”“降低”“降低 到”“比……多……”比……少……”或“今年前 10 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年产量” 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题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关 键词语在题目中的含意,这样有利于对题的。平时多设计这方面的题目进行 训练。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以直观地反映在一目了然的线段图上,能对 应用题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清晰的形象,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题意,为 解答应用题奠定基础。 3.理解题意,排列条件。在审题中,对条件较隐蔽、叙述简练的应用题还可 以通过将词语补充完整和摘录。整理条件就能很容易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从而 找到解题线索。例如: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 120 米,实际只用 16 天就完成了 任务,比计划提前了 4 天,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 首先把题中条件“比原计划提前 4 天”补充完整即“实际比计划提前 4 天”。“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整理题的条 件如下: 条件:计划每天修 120 米——计划?天 实际每天修?米——实际 16 天,比原计划提前 4 天 问题: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经过整理条件,容易发现,哪是已知条件,哪是隐蔽条件,和题目所求, 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题意。 4.注意题目的要求和单位名称。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 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题目对我们的要求,如“保留几位小数”“用方 程解”“用几种方法解”等等。 5.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 (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师的和讲解,有了依赖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 2.学生自身的原因 (1)知识储备少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 的字。于是,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 (2)消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 6.教给孩子有效的审题方法 1.动口朗读是审题清晰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