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是一部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
《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
通过历史事实的拓展,展现了历史兴亡意识,弘扬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理念。这种对现代历史的体验和反思,在现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毛主席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双十协定》。
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
此后,在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一个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断发展壮大,大批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的诚恳邀请和精心安排下,历经艰险,从蒋管区,从香港、从国外纷纷奔赴解放区。
1949年9月21日,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九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建国大业》票房已成功超越亿元大关。而从弘扬主旋律 的角度看,这样一部政治性极强的影片获得如此广泛关注和传播,宣传效果也十分突出。讲政治和赚钞票在这部片子身上实现了理想的结合。这部电影摆脱了对蒋介石的丑化,较能符合当时蒋介石在抗战后人格的形象。《建国大业》的发行和宣传又有市场化运作,因为有明星的号召力,加之宣传到位,所以拷贝投放数量史 无前例,志在必得要创中国影史上的国产片票房新纪录。《建国大业》对于不同的年龄层已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较为长辈的阶层看重的是历史情节,而年轻阶层则较为看重电影内的众多明星,并称为“数星星。
虽然《建国大业》票房很高,但其中也不乏组织观看而来的。影片对毛泽东的描写有许多不符史实之处,还是“高大全”、“大树特树”那一套。那些参加新政协的数百位代表或是开国大老没有多少是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