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习俗有哪些?

 我来答
strongerzc
推荐于2019-10-13 · TA获得超过53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243
展开全部

台湾的习俗有:神猪竞赛;炮轰“寒单爷”;放天灯;神轿过火;过火;王船祭;天子御宴;普渡祭品;基隆放水灯。

  1. 神猪竞赛:农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师诞辰。每年这天,人们聚集在三峡祖师庙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神猪竞赛是祭典活动的高潮。

  2. 炮轰“寒单爷”:在台东,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举行炮轰“寒单爷”活动。上面站着的真人不畏四面鞭炮袭击,勇往直前。

  3. 放天灯:是台北平溪一带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元宵节晚上在十分村施放。天灯又称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4. 神轿过火:每年元宵节,在宜兰利泽简,都举行“神轿过火”的民俗活动,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5. 过火:农历二月十七,在台湾花莲吉安慈惠堂,进香客怀抱神像,赤足过火。据说参加这种仪式可解除灾祸与病痛。

  6. 王船祭:台湾西港庆安宫的王船祭每三年一次,通常在农历四月中旬举行。烧王船是整个祭典仪式的最高潮。

  7. 天子御宴:此宴共有108道菜,供坐在椅子上的神像享用,众侍从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服务达五、六个小时。

  8. 普渡祭品:台湾各地都要举行普渡,普渡的祭品多为猪、鱼、面仙等。

  9. 基隆放水灯:农历七月十四夜,在台湾基隆八斗子望海港举行中元祭放水灯的民俗活动,水灯飘得越远,预示家族越兴旺发达。

百度网友688fb74c
高粉答主

2019-01-1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万
展开全部

台湾过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年画、置天地桌、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祭祖。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现时除了中国、朝鲜半岛、越南之外,春节在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加拿大等地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波晨曦0Ao
2021-1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8
展开全部
有衣服穿搭:乡村男女多穿汉服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欢黑色衣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8-02-11
展开全部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在台湾过春节,与大陆各地差不多,可谓大同小异,保留着浓浓的传统“年味”,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地的一些特色——   从农历腊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台湾民间称之为“年兜时节”。   
尾牙   
每月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打牙祭)。腊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所以称为“尾牙”。做“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天,公司行号的老板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苦。过去有种旧俗,宴席桌上有一道菜是整鸡,中间的转盘一旋转,停止时鸡头对准谁,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谁。如今这种风俗早已绝迹。一般平民百姓家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全家人聚在一起“食尾牙”,往往少不了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即送灶神上天之日。每年到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因此在祭送灶神时,要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然后摆上各种供品,多为甜元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这些供品或甜或黏,意思是让灶神多说好话,不说坏话。有的还以酒糟涂抹灶门,以示讨好之意,再燃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清沌   
祭灶那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因为平时神案、神位、香炉都不得擅自移动,只有趁灶王返回天界的几天里,才能挪移清扫。“清沌”,便是除去家中霉气,迎接新春之意,台湾俚谚称:“清后才会富”。清沌之风,至今不废。   
年货   
逛街买年货仍是年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林林总总的“年货大街”遍布岛内城乡各地,成为台湾过年的标志性景观。迪化街是台北最老的一个商圈,其“年货观光大街”每年都很热闹,摊位采用复古的形式,布满各式旗帜和灯笼。不论南北杂货和应景糖果,还是服饰、美食,都应有尽有。近年来,许多来自大陆的物产成了年货大街的热门货。高雄的年货街在“中街仔”,而台中最出名的年货街在天津路商圈。所有的年货大街,其主色调与大陆一样,都是那熟悉的中国红。前来逛街购物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有时甚至“挤到爆”。由于有“年货公车”及“年货速递”服务,民众尽可享受购物之乐。街区里还表演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闽南戏曲。在台北迪化街一类的老街,仍有民间的书法爱好者在这里免费为民众书写春联,吸引了不少民众甚至外籍人士排队求取。台湾民间谚语“囝仔爱年兜,大人闹嘈嘈”,反映了人们忙年的这一情景。   
除夕   
除夕是过年最重要的大日子。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准备除旧布新,在家中内外重要部位张贴春联春字,台湾民间俗称“辉春”。除夕下午的祭拜,俗称“辞年”或“辞岁”,是为了感谢这一年来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来年继续赐福。全家老小都要穿戴整齐,在厅堂的神明及祖先的牌位桌前陈列牺醴供品。较讲究的家庭,还在神案上“叠柑塔”。祭品中一定少不了年糕,台湾人称之为“年粿”,它是用石磨研碎的糯米,再添加各种调味品久蒸而成的。年粿有甜粿、发粿、菜头粿之分。台湾乡下有俗谚:甜粿过年,发粿赚钱,菜头粿吃应时。有的还在发粿和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饭春花”,因“春”字的闽南语谐音“剩”,取年年有余之意。   
围炉   
辞岁之后,就进入过年的高潮——吃年夜饭,台湾称“围炉”。以前是在桌子底下放炭炉,现在则以火锅或电磁炉取代。一家人热乎乎地围坐一桌共餐,和乐团圆,兴旺隆盛。年夜饭中,除了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虾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全鸡(“全鸡”闽南语发音同“全家”),还有几道菜不可少,如芥菜,叫“长年菜”,吃时要一根一根先头后尾,不能横食,也不能嚼断而食,象征绵延不断;“韭菜”,取其与“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闽南话称它为“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桌上的菜,每人都要下筷吃一口,此乃象征齐全,即使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及孩子,也要喝上一点点酒,因“酒”与“久”同音。一家人齐聚一堂,把酒言欢,畅叙亲情,人们期待的早已不是桌上有多么丰盛的菜肴,而是一家人团聚亲热的温馨气氛。   
压岁钱   
吃过年夜饭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们“压岁钱”的时候了。压岁钱用红纸(袋)包着,也称红包。台湾的习惯是,只要没结婚,即便已年过三十,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从父母、兄嫂手里拿红包。红包内的金额必须是偶数,忌讳奇数,取吉利之意。与大陆各地习俗一样,人们“守岁”到午夜,便纷纷跑到街上燃爆竹烟花。   
跳火囤   
台湾农村一些地方在围炉后还有“跳火囤”之俗。将稻草、蔗叶点燃放在盆中,家中男性成员面向正厅,依长幼次序跳过火盆,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跳时口中还要念些讨吉利的顺口溜,如“公担金,婆担银,跳入厝,代代福”。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的大灶里,祈求神明保佑发财。有些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另一种颇具人情味的“避债戏”习俗:从除夕夜开始,一些寺庙要祭神演戏,那些负债无法还清的人,为躲避债主上门追逼,便可躲到庙里看戏。依照风俗,债主不可到戏台前找人索债,否则会引起公愤。如此,欠债的人也可以在庙里躲过年关。 新正   
正月初一,台湾叫“新正”。旧时,一大早全家老少要集合一起燃香点烛,祭神拜祖,称为“开正”。之后民众之间互道新年恭喜,称为“拜正”、“贺正”。主人家以各种甜食、甜茶招待客人,叫做“食甜”。客人食甜时,依俗都要说些吉利恭贺之话。有的人还要到寺庙朝圣祭拜,有的人则到风景名胜踏春玩耍,这叫“走春”,盛行至今。   
抢头香   
新春期间民众常去庙宇进香祈福。许多民众自除夕夜开始,便前往崇敬的庙宇上香膜拜。有些庙宇会在除夕夜先将庙门关闭,并将神明的主炉以红纸封起来,直到事先向神明请示的子时吉刻届临,才将庙门打开,早就持香挤在门外的虔诚信众,蜂拥向前争着插上第一炷香,此称“抢头香”。据说抢到头香的信众会受到神明的特别庇佑,获得好运。民间还盛行于新春期间到寺庙点灯祈福,点灯类别有平安灯、光明灯、元辰灯、财利灯、文昌灯等。佛教以灯比喻光明与智慧,如信众能燃灯供佛,就能身体健康、事业成功。  
回娘家   
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是家族团圆之日,指的是父系族裔这边,初二媳妇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则是完成母系族裔的团圆。所以,过年前一天和初二都是交通特别忙碌的时候。过去台湾民众严守传统,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必然带着孩子回家,近年礼俗之事大幅简略,尤其父家和娘家两地相隔越来越远,舟车劳顿,初二就不一定回娘家,而是另觅他日再补便是。   
喷春   
喷春,即“鼓吹阵”,早期是由三四个穷人组织而成的小乐队,沿街奏乐助兴讨红包。各家各户为讨个吉利,就让他们在门口大奏“天官赐福”、“招财进宝”、“迎春接福”等吉祥乐曲,然后送一个红包给他们。现在,喷春大都由国术馆的舞狮团在庙宇表演节目来取代。   过年,一直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这一时段,旧时民间礼俗活动繁多,可从当时流传的歌谣中感知一二。如:“初一早,初二巧,初三无通巧,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舀肥,初七七元,初八原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概概,十二漏屎,十三吃场粥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这首民谣用闽南语念起来很押韵,短短数语,几乎把春节期间的民间节目及生活习俗形容得淋漓尽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