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穿衣服?
如何给孩子穿衣服,这些你学会了吗?
在医院儿科学习的时候,经常有资深的老中医这样教训家长:“给孩子穿衣服你都不会吗?”孩子的妈妈被医生教训得灰头土脸的,却敢怒不敢言,谁让人家是专家,自己还有求于人家呢?
确实,给孩子穿衣服虽说简单,但里头的学问大着呢!穿多了,孩子容易伤
热,穿少了,孩子又容易着凉,很多家长都把握不准。
在给孩子穿衣服方面,和我同住一栋楼的一个南方妇女就非常有经验。她孩子和我儿子差不多大,她就总是给孩子穿一件贴身的小背心,就是没有衣袖的那种坎肩。这坎肩很有特点,前面只有两层布,后面却是一层薄棉絮。
一起送孩子上学的几个妇女总是开玩笑地说她是个后妈。我细一打听才知道,她出身中医世家,家里几代人都是中医,所以她在中医养儿、护儿方面也很有心得。
天稍一冷,孩子抵抗力差,爱着凉、感冒、发烧,做妈妈的都是加倍小心,给孩子穿得厚厚的,出门还给戴上口罩。结果孩子穿多了更容易上火,一上火就闹嗓子,犯扁桃体炎,一看舌头,舌尖通红得像草莓,这是孩子心火盛的表现。
另外,孩子一热就会出汗,这就意味着肺气正在宣发。一出汗,毛孔就张开了。肺主皮毛,皮毛就是肺抵御外邪的防线。这就像是带兵打仗,内部空虚时,风寒就会乘虚而入,孩子就会流清鼻涕,甚至咳嗽、发热。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外感风寒袭肺。所以说,孩子穿得越多,越容易感冒。
说到这儿,有的家长肯定会反问说:“那你的意思是孩子穿得少反倒好了?”当然不是。中医认为:“儿厚衣过暖,则筋骨软脆,不任风寒,多晚致病,衣衫当随寒热加减,但令心胸凉,背暖为佳。”穿多穿少还是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定,而不是一味求多。
中医说孩子“心常有余”,也就是孩子的阳气盛,生长发育较快,容易上心火。“但令暖背为佳”,其实,让背暖不如说是让肺暖,这就是“后妈”做这个暖
火。“但令暖背为佳”,其实,让背暖不如说是让肺暖,这就是“后妈”做这个暖背心的学问:坎肩前面薄是为了不让孩子上心火、生热症、闹嗓子、口腔溃疡等等。坎肩后面厚则是为了避免孩子因肺受寒而着凉感冒。
这个小背心可以给孩子穿春、秋、冬三个季节,这也是孩子最易生病的三个季节。我给这个背心起了个名字叫“泻心暖肺衣”。这是给孩子筑的第二道防线,远比给孩子戴口罩更能保障他的健康。
说到这里,有的妈妈可能会说,现在哪里还有人会什么针线活?衣服都是买来的。那买来的衣服给孩子穿多少才算正好呢?其实很简单,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您用手摸摸孩子的后背,如果觉得孩子的后背潮湿,那就是出汗的前兆,应该减衣服了;如果感觉孩子的背不但没出汗,还微微有点凉,这就说明他穿得太少,不足以抵挡风寒。
记得小时候,我每次上学出门前,妈妈总爱把手伸到我的背里摸一摸,看我是穿多了还是穿少了。如果妈妈感觉我背里暖呼呼的,又光又滑,她就高兴地往我屁股上一拍,说声“走吧”,就放我去上学了。
不管是穿小背心,还是加减衣服,都是为了预防孩子“背虚”,背虚也就是肺虚。孩子没有坚强、结实的肌肉,只有这一层娇嫩的表皮,如果连这层表皮都失去了防护的作用,那就等于把孩子暴露于恶劣的环境之下,任风雨摧残,孩子哪能不生病?
去接孩子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孩子们从小卖店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包方便面,捏碎了放进嘴里干嚼;也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说,孩子吃饭的时候总爱吃那些凉拌菜,对炒熟的热菜一点都不感兴趣;而现在,冰糕、冷饮一年四季都有的卖,这大多数是供给孩子们消费的。其实,这些都违背了中医养儿、护儿的法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刘锡在《活幼便览》一书中就提到了养子十法,里面说到了,“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多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脐,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
我简单地把它编成了一段顺口溜:软、热、少对脾好;冷、多、硬,脾易病。干吃方便面、烧饼这些硬的食物,孩子就像是吞下去一堆石头,脾胃会扎得难受。而喝冷饮过多,就像给脾胃当头浇下一盆凉水,孩子体内就会生寒。吃得太多则相当于对孩子的脾胃暴力虐待,开始还只是消化不良,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因脾胃虚、吸收不好而体弱多病。
其实,孩子的脾胃对食物是有选择的。它喜欢喝粥,吃软一点的食物,而且东西凉了它也不喜欢。另外,孩子吃得太多,脾胃撑得慌,它也懒得动弹了。所以孩子少吃一点,脾胃才会充分地吸收食物的营养,这才是投其所好,健脾助胃。
前面我说过,亲手帮孩子做件小背心,不但能让他少生感冒,还能帮他
其实不光是孩子的肚子,他的四肢和后背都是风寒、湿邪等侵入身体里的途径,所以孩子的这些部位您是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的。这就是《活幼便览》里提到的背暖、肚暖和足暖。
而孩子的心、胸、头要凉,是因为他属阳性体质。孩子的身体就相当于一个火炉,而心、胸和头部就是出火筒,您把这些出火筒给堵住了,火气郁在体内,孩子能不生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