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的奥秘作文600字 急!急!急!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0-11-30
展开全部
月球之旅
今年中秋节真是寂寞,不知道月球上的嫦娥是否孤单,还是也和我一样,得看这么多字的书呢!想着想着,一阵刺眼的光芒把我包围住了,我赶紧闭上眼睛,只听见有人喊:“快起来,太阳神11号就要起飞了!”

“轰——”只听一声巨响,太空船停了下来,目的地月球到了,但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走下太空船。

我走了大约一公里,来到月球上有名的宁静海。当我兴奋地飞奔到“海”边时,却发现原来这里一滴水也没有,到处都是凸凸凹凹的空洞,好像与传说中的不太一样。突然,宁静海附近的岩石都飞舞起来,我看看四周,发现有一个树形的岩石,“树”后一对男女正东张西望。他们转过头来,用严肃的目光瞪着我,女的说:“小妹妹,你是来帮我们抓兔子的吗?”糊里糊涂的我摇摇头。我开始认为这不是真的,但我捏一捏脸,又痛得不得了,看来,这的确是真的。于是我问:“请问你们是嫦娥和吴刚吗?”他们回答是。突然,从一个大的空洞里跳出一只玉兔。吴刚马上拿起袋子,从树形的岩石后面跳出来,把它抓住了。原来,几百年来,嫦娥和吴刚一直在这里“守株待兔”。

我决定帮嫦娥和吴刚抓兔子,但花了好长时间,连一只也没抓到。我心里好急,烦闷间便唱起歌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月球上的兔子都围了过来,吴刚见了很兴奋,放开喉咙便喊。玉兔们听了,吓得纷纷逃窜。我生气地说:“我不抓了!”吴刚一听,马上赔礼道歉。突然,一阵凉风吹过,四周的景物都飞起来,嫦娥的头发飘到我的脖子里,刺得我好痒。

汪!汪!我睁开眼,见家狗福仔正用尾巴撩拨我,原来刚才我是在梦中啊!但愿有一天我能真正的飞向太空,登上月球。
匿名用户
2010-11-26
展开全部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uangdawener
2010-11-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月球 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 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 月球 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 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 月球 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 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月球 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 月球 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 月球 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 月球 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 月球 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 月球 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 月球 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 月球 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 月球 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 月球 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 月球 火箭探测查明: 月球 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 月球 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 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 月球 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 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 月球 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 月球 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 月球 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 月球 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 月球 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 月球 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 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 月球 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 月球 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 月球 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 月球 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 月球 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 月球 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 月球 被地球俘获后, 月球 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 月球 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 月球 。太平洋就是 月球 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 月球 分裂。而且 月球 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 月球 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 月球 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 月球 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 月球 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 月球 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 月球 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在 月球 形成的初期, 月球 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距今41亿年前, 月球 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岩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 月球 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局部熔融,产生苏长岩成分的熔体。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斜长岩高地长期裸露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着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距今41~39亿年前, 月球 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 月球 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 月球 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 月球 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1-21
展开全部
11234567098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1-21
展开全部
月球 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 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 月球 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 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 月球 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 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月球 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 月球 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 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 月球 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 月球 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 月球 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 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 月球 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 月球 自转周期恰好和 月球 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 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 月球 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 月球 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 月球 的半面,而且能看到 月球 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 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 月球 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阿波罗号"登月获得的 资料 所证实。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此外,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征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只是早年观测者凭借想象,借用地球上的名称而已,最多不过有某些形态上的相似罢了。
月面上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万多个,占 月球 表面积的 7~10%。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 月球 背面有4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最大的几个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克拉维环形山,直径233公里;牛顿环形山,直径230公里。许多环形山的中心区有中央峰或中央峰群,高达2.5公里。
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它们是广阔的平原。在 月球 正面,月海面积约占整个半球表面的一半。已知月海共22个(包括背面),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雨海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此外,较大的还有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月海大多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四周是山脉。有些月海伸向陆地称为湾,小的月海则称为湖。
月陆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月陆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组成,其反照率较高。 月球 正面的月陆与月海面积大致相等,而背面则月陆面积大些。月陆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年龄测定为46亿年,比月海要早。 月球 上也存在一些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名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最长的山脉长达1000公里,往往高出月海3~4公里。最高的山峰在 月球 南极附近,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除山脉外,还有长达数百公里的峭壁,最长的是阿尔泰峭壁。
月面上有一些辐射纹, 典型的有第谷环形山和哥白尼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第谷环形山有辐射纹12条,从环形山周围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最长的达1800公里,满月时看得最清楚。其成因尚无定论: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陨石轰击月面造成的。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的直接考察证实, 月球 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 月球 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1/1000。 月球 上更没有像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 月球 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状态。通过 月球 火箭探测查明: 月球 正面有称为"重力瘤"或"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达12处之多; 月球 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
月球 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月面直接受到流星体的猛烈冲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月岩的化学成分、岩屑大小、玻璃含量以及再结晶的程度。 月球 早期广泛发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浆,从而形成月面上广阔的熔岩平原。
月球 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它的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 月球 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由于 月球 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 月球 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这些数值,只表示 月球 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而且所用的射电波的波长愈长,愈能探测到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 月球 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 月球 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摄氏度,很可能是熔融的。
月球 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 月球 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 月球 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关于 月球 的成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假说,即俘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
俘获说: 月球 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 月球 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 月球 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有人认为,这个事件发生在35亿年前,整个过程经历5亿年。在 月球 被地球俘获后, 月球 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
分裂说: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 月球 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非常快,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因此,这时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的周期为 2小时。这个周期恰与地球自由摆动周期相等,从而产生共振,于是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 月球 。太平洋就是 月球 分裂出去时留下的遗迹。根据计算,地月系统现有的角动量总和,即使再加上几十亿年的角动量损耗,也不足使地球和 月球 分裂。而且 月球 的位置又不在地球赤道面上。这些事实是分裂说很难加以解释的。
同源说:地球和 月球 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地球在形成行星时,一开始便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 月球 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 月球 形成的这三种假说,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 月球 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及其他基本事实。除分裂说一般认为难以成立外,俘获说和同源说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一种更加合理,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对 月球 各种热历史模型的研究,整个 月球 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在 月球 形成的初期, 月球 的大部分温度曾达到1000摄氏度。距今41亿年前, 月球 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运动,在岩浆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斜长岩成分的月壳,残留部分成为月表的高地。 月球 表层固结后又在较深的部位发生局部熔融,产生苏长岩成分的熔体。大约距今40亿年前,形成了富含放射性元素、难熔元素的非月海玄武岩。斜长岩高地长期裸露在月表,不断受到陨星物质的撞击,因而被削低了1.5~2公里,在高地上发育着大量古老的冲击月坑。后期,高地为一系列的断裂所切割和破坏。距今41~39亿年前, 月球 比较集中地遭受到各种大型陨星的撞击,使月表出现许多月海盆地,即大型的环形构造,最典型的是雨海事件。 月球 上的月海大致都是在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月海生成的大致次序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雨海纪形成的各个月海大约在距今39~31亿年间,被后期喷发的玄武岩所充填和覆盖。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大致充填的时间次序是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和风暴洋。此后月表的轮廓基本形成,31亿年以来, 月球 内部的演化已处于"停滞"状态,外力作用在 月球 的演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陨星冲击月表,使月坑继续形成和增多。爱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月坑,其辐射纹受月表的各种作用,或者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而哥白尼纪形成的月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4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