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MPA是什么意思?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MPA)的主要构成是: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
当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创新使得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2017年股市的大调整以及2013年钱荒,实质都有监管不力的因素。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也是监管者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而引发的。
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区域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大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MPA体系的建立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扩展资料:
根据央行有关MPA考核的规定,如果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项不达标,或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
信贷政策执行中任意两项及以上不达标(达标线60分),MPA考核即为不达标,落入C档机构,因此资本和杠杆情况是否达标就成为了评估一家银行MPA是否达标的“一票否决”指标之一,
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资本和杠杆情况中,资本充足率又占据了80%的权重,因此资本充足率也成为决定一家银行MPA能否达标的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PA
一、含义
MPA是央行为维护金融稳定推出的新的监管机制。它由央行于去年12月公布,今年开始实施。此前,央行通过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来控制银行风险。随着金融创新快速发展,资产类型更为多样,狭义的信贷管理越来越难以有效实现宏观审慎管理目标。央行因此将原有安排升级至覆盖面更广的MPA考核:
MPA是一个综合评估体系。MPA考核是基于预先设定的14项指标,涉及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等7大方面。
二、事件背景
当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创新使得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今年股市的大调整以及2013年钱荒,实质都有监管不力的因素。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也是监管者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而引发的。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区域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大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MPA体系的建立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事件经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监管当局都认识到,为弥补原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空白,需要建立并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美国和欧盟在2009年相继宣布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成立专门机构。其他经济体和国际组织也开始着手加强这方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国央行也在2010年宣布启动宏观审慎监管,并于2011年开始建立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下,央行按月对逐个银行连续动态调整准备金要求,以应对信贷风险。信贷偏离度越小、稳健性程度越高的银行,可相应地少存放准备金、多放贷款。而合意贷款,就是在综合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等多个数据后,商业银行可以自行测算合意贷款规模,并上报央行,后续商业银行按照实际业务和流动性状况安排年内的贷款进度。据业内人士介绍,合意贷款是一种透明、规则化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大大遏制地方银行的放贷冲动。
2015年12月29日,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