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身边好多妈妈说,我家孩子不爱看书,所以那些绘本对我没什么用。
其实,我家宝宝从一个不爱看书到现在每天早晚必读,是一步一步引导着养成习惯的,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爱看书的。
好多妈妈说,我家孩子看到书就撕,有其他玩具就不看书。其实,早期,我家宝宝也是看到书就撕就吃。
孩子不爱看书?
有的家长看了网上纷飞的各路书单,买了两套书给孩子,孩子不爱看,就宣告“我家孩子根本不爱看书,买了也是浪费”。我想说,就好比买衣服,您要是一试穿就发现适合自己,肯定是因为您确实是对自己的了解比较到位。大部分时候,都是试了几件才能挑到适合自己的衣服。给孩子买书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孩子不爱看书?
如果说孩子不爱看书,我觉得大部分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没有耐心引导;
2、选择的书目不符合孩子当前的行为特征或者不是孩子的兴趣点,简单的说,就是选择的书本不适合孩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孩子会对不同的图书感兴趣。找到适合自己家孩子的书才能让他有兴趣;
3、家里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每次说到亲子阅读环境,大家总是想到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高矮适度的书桌、爱读书的爸爸妈妈,满满的书柜。这些有当然最好,没有也不是不阅读的借口。我家亲子阅读环境:我或者妞爸和妞席地而坐,或挨着或抱坐膝盖,关掉手机,关掉电视,静静享受二人时光,就是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图画书(绘本)?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它们或真实或抽象,或知性或感性,例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玩具熊,又如友情、有趣的言语、美丽的色彩、多变的形状,还有带领人们进入幻想世界的故事。而图画书替我们缩小视野,定出视觉的焦点,创造出具体的图像世界,将不同的事物清楚而深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换句话说,图画书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更深刻地感受到许多事物。这些事物我们常常不经意地看到、感受到、注意到,而且感兴趣,但是却没有真正用心去体会。
认知类图画书是一开始给幼儿看的图画书,主要是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确认“事物”的本质。通过图画书上的画,孩子可以清楚地认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是用真实的事物,来确认在图画书中所看到的。
那我应该给孩子买什么书?
怎么能找到适合他的,找到他爱读的书呢。对于一个从未有过阅读经验的孩子,买书跟买衣服一样,得靠Try。说到这,有的土豪家长开始Beng一下醒悟了:那我去书店买几十几百本书,让孩子挨个挑吧,总有他喜欢的。要是家里够土豪,也不建议这么做,因为你买了那么多书,让一个本来就没有耐心的孩子去挑选,无疑是让孩子对阅读更加反感。此时,按照年龄区分的书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我们不能一概把孩子的阅读按照年龄划分对待,但是之所以按照年龄划分,是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特点。
0-1岁的孩子对色彩敏感,同时,孩子的思维处于不连续状态,选择书目时,就要考虑黑白图,彩色书,以认图实物类书本为主。
1岁初期的孩子开始动物、声音等开始产生兴趣,可以尝试阅读图多字少的动物为图像的绘本。这个阶段需要慢慢培养孩子的故事性,不建议看简单的动物图片,因为大部分动物图片跟生活场景没有多大关系,光看动物图片,孩子的思维是零星的,发散的,所以建议阅读把简单的把动物串在一起的小故事,能让孩子耐心听你把简单的事说完。例如小熊绘本,蹦等绘本。
1岁中后期到两岁初期的孩子开始自己学会探索,能跟家长进行简单有效的互动。此时可以尝试阅读简单的游戏类绘本。例如好饿的毛毛虫,谁藏起来了。
2岁后期的孩子有比较简单的因果思维关系,注重故事性。并且此时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所以阅读绘本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
3岁以上的孩子在阅读后能进行思考以及举一反三了,可以慢慢尝试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哲理性较强的书,人文科学探索类的书,这是知识积累爆棚时期的开端。
孩子看书看一半不看了怎么办?
刚开始阅读尤其是1岁-2岁的孩子出现这种现象都是正常的。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建议家长做以下几点排查:
首先,在读的书是不是孩子喜欢的书。
其次,是不是因为时间太长?因为孩子的专注力也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可能一开始他只能专注5分钟,慢慢就到10分钟,15分钟。那么讲故事的时候,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压缩或者中间增加互动,让孩子心理感受时间缩短。
怎么让孩子有效地看书,让孩子越来越爱看书?
将看过的书跟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有效结合。比如,孩子爱去动物园。每次去动物园回来后,跟他聊一聊都看到什么动物了,再去看动物百科,让孩子讲书中的动物和看过的留在脑海中的动物做对应。学以致用才能让孩子对书本的兴趣越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