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关于曹操是不是好人?我有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个英雄,虽然现在的很多的人通过三国演义,认为曹操并不是一个好人,甚至 认为他是一个很不好的人,但是我想说的是,三国演义并不是历史,他只是一个小说,社会上的很多的人都已经把三国演义当做一个历史来看待,这样并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是在三国演义中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也不能负我,这句话让很多的人讨厌了这个曹操,今天我要为曹操好好的澄清一下,在我的眼里面曹操才是三国里面最最有文采的人,他不仅仅心中只有国家,还是有诗和远方的,他不想有的一些人只是为了个人的功利,从曹操观沧海,我就能感受到曹操是一个内心对自己的国家有很大的热爱之情,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为国家奋斗,这样的一个人当然是一个枭雄了。
他还被称为建安风骨,这样有才的一个人,他对于自己的国家只有深深地热爱,他对于自己的理想真的不怕牺牲,当董卓这样的小人开始占领自己国家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生气,他不希望袭击的国家变成这个样子,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他还是没有气馁,他还是毅然的自己走上了刺杀董卓的路,虽然最后失败了,当他发起讨伐董卓的活动,看到诸侯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当时就愤然离席,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曹操。
品评历史功过,不能总是看片面之言,更不能根据群众的言论来下断言。长久以来,不少人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曹操就是奸诈阴险,性情飘忽不定,嫉贤妒能……等等等等。但《三国演义》其书虽好,毕竟不是能够完全作为史实参考的。毕竟我们知道罗贯中本人其实是对正统有着非常强烈的执念,所以在这本书当中也掺杂了非常多的个人情绪,所该作品对曹操的描述是不能完全作为论断依据的。
诚然,曹操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滥杀无辜什么的。然而生逢乱世,各自为政,谁没杀过几个人呢?而且曹操也颇有爱才之心,毕竟对待关羽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再说负人什么的,有个叫陈宫的,曾经是拥戴曹操的有功之臣,但后来背叛了曹操,后来又被抓获行刑。对待这样背叛的人,你以为曹操会怎样做?“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这个宁可负天下人的曹操,却如此厚待曾经背叛自己的人。
此外,我们知道曹操颇具雄才伟略,善于用兵,计谋百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治家和策略家。曹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非常了得,这点从《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部作品就可以看得出来。
以上,并不是为了给曹操洗白,只是觉得看待一个人必须是立体化的,而不是以好或者坏这样的文字来评判一个人。
是好是坏不能直接定论,毕竟时势在变,人也会变,我们可以从曹操的几个方面中开始评判。
熹平三年,年轻时候的曹操,举孝廉,洛阳北部尉,杖杀皇帝恩宠宦官蹇硕的叔父,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光和元年,曹操任议郎,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为人正直的官员被陷害,以致朝中奸邪横行,忠良却得不到重用,言词凿凿却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再以后曹操也多次上书,虽然偶有成效,但汉朝已然日薄西山无力回天。(史记记载)
中平六年,董卓进京,执掌朝政,残暴生灵,董卓的倒行逆施在朝政中令人生畏,董卓欲想拉拢曹操,但曹操不肯为伍,逃归乡里。(刺董卓在史实中并未发生)
从以上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曹操为人正直,对汉朝也是极其的忠诚,只是汉朝的腐败让曹操对失望,但在回乡之后曹操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以匡扶汉室。
在以后的征战中,曹操也在根深蒂固后迎献帝,将支离破碎、风雨飘摇的汉朝朝廷迎进入自己的庇护之下,将汉朝这个被掉在泥地肆意践踏的招牌重新拾起,至死没有谋朝篡位,正如曹操所言:若天下无我一人,正不知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好坏自有后人评判,曹操可能只求了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