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果树的开花坐果习性是什么?
2019-06-14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保护地栽培中的小区环境为果树创造了区别于露天自然条件下的开花坐果环境,其开花坐果的模式和花果发育特性发生较大改变,与露天自然条件下的果树相比,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花期提前,果实上市时间大大超前:经过保护地促成栽培,有些果树的花期可比露地提前2~4个月,果实成熟期大大提前。像草莓通过培育壮苗和人工预冷技术,可以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葡萄、桃、樱桃、杏等均可在3月底、4月份成熟上市。
(2)单花开放时间变短,果实发育期延长:由于保护地栽培中的高湿、高温环境,通过试验发现,果树经保护栽培,单花从花朵开放到花瓣脱落,时间缩短,通常比露天条件下缩短24~57小时;同时整株树花期不整齐,花期拖长。此外,自开花至果实成熟的果实发育期延长,比自然条件下大约延长10%~25%。
(3)花粉生活率低:保护地栽培中的桃、油桃、樱桃、杏的花粉发芽试验表明,果树经保护栽培,其花粉的生活力大大下降,花粉萌芽率显著降低,有的仅达6.97%。花粉生活力的下降,为通过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的实施增加了困难,这也是保护地条件下果实坐果低、产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保护地栽培对完全花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
(4)综合品质差:日本等国在进行果树保护地栽培时发现,保护地栽培的果树,产量大幅度上升,如温州蜜柑可增加产量1~2倍,葡萄增产40%~60%,桃增产27%~30%;同时果品品质也有所改进。但我国近几年来保护地果树生产实践证明,保护地条件下的果树产量较之露天栽培变化不大或有增加,果个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仅有西洋樱桃经过保护地栽培普遍产量降低,这主要是环境调节不当造成的坐果率低的原因。但保护地生产的果实品质发生较大改变,综合品质远低于露天栽培,如酸度增加,风味偏淡,生理障碍增多、耐贮性下降等。究其原因,主要与保护地条件下果树生长发育模式研究不清,原始调控手段致使设施条件的不适宜以及缺乏规范配套的丰优栽培技术等因素有关。
2023-07-1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