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6年,燕国在对赵国进行了一番考察后,发现赵国的青壮基本上很少,于是趁机攻打赵国。结果,被赵军给吊打了一番。就在赵军攻入燕国腹地,攻城掠地之时。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撩阳,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安阳等九座城邑。很明显,在秦军与赵军的对垒中,赵军每次都是中了秦军偷袭的招数,且收获颇丰。
由于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军的精锐皆被秦军坑杀,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实力大减。趁着偷袭成功的经验,携着胜利的余威。公元前234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武城,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
公元前233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进攻赵国腹地。又是这个桓齮,前番偷袭,此番硬攻。没有办法,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李牧不愧为名将,在肥大败秦军,导致桓齮畏罪逃燕。一年之后,公元前232年,李牧又在邺、狼孟、番吾三处,击败秦军。此番战役后,赵军损失较大,只得退守邯郸城。
由于李牧设防严密,秦军无隙可乘,只能暗等时机。又过了三年,在公元前229年,秦军在大将王翦率领下,趁赵地发生饥荒的当口,长途跋涉派军队又一次包围了邯郸城。秦军知道,李牧是一员名将,很会守城,就像当年的廉颇将军一样,要拿下邯郸,必须先除掉李牧。于是,秦军又一次实施了反间计,这次赵王又中计了。他不仅跟换了李牧,还杀死了李牧。
这样,赵军的防守很快,就被秦军打开了缺口。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接替李牧的大将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很快南下,直接攻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了代地,自称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的时候,一笔带过俘虏公子嘉,赵国彻底灭亡。
秦灭赵的过程中,之所以赵国反抗了八年之久,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赵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虽然长平之战,损失了45万精锐,但是赵军的精气神还在。主要的将领还在,例如廉颇、李牧等。他们依旧可以利用赵国有限的力量,组织起较为漂亮的防守战、歼灭战。二是赵国人比较刚烈。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事以来,赵军的战斗意志,一直处于诸侯国前列。即使被秦灭45万大军,依旧可以利用残余力量,吊打燕国。三是秦军坑杀赵军降卒,使赵国人对秦军有一种天然的憎恨,怨气较重。所以反抗的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