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抗病毒药有哪些?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由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炼制得,临床用于治疗隐球菌病、球孢子虫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不良反应较大。
【药理和毒理】本品作用机理为该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胞浆内成分溢出,从而阻抑其生长至死亡。静脉滴注该药后,经肾脏排泄缓慢,易造成积蓄性中毒,并由于本药使肾脏血管收缩和直接损害肾小球及肾小管,80%以上病人可发生肾功能减退及尿检异常。用药过程中,可发生血镁、血钙、血钾降低现象。本品还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抑制骨髓产生红细胞功能,并可致耳毒性和视物模糊。静脉给药直接刺激静脉壁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应用两性霉素B史。
2.临床表现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厌食、恶心、呕吐、黄疸、肌肉和关节疼痛等;频繁呕吐可致上消化道出血。静滴过久或浓度过大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注射本药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氮质血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甚至无尿。其他症状有贫血、大汗、呼吸困难、眩晕、肌肉痉挛和昏迷、视物模糊、耳鸣等。鞘内注射可致蛛网膜炎,出现背部及下肢疼痛、软瘫、大小便失禁、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管型尿、血尿;重症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尿钾排出增多。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肝功损害时转氨酶升高。周围血红细胞减少。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及时停药并静脉输液以促进排泄。
(2)纠正电解质紊乱,适时补充钾和镁等,预防心律失常。
(3)肝、肾功能损害者,应用护肝药物,必要时可用透析疗法。
(4)有消化道出血,应用止血药物、输血等。
(5)控制体温等对症处理。
(6)预防严重掌握适应证、剂量。静滴时,应稀释后用药。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制霉菌素制霉菌素对多种酵母菌及类酵母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常用于口腔粘膜、胃肠道和阴道粘膜的念珠菌感染。
【药理和毒理】
本品的作用机理是由于该药结合真菌细胞膜的甾醇,以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口服大剂量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本品口服很少吸收,常以原形物由粪便中排出。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口服大剂量本药史。
2.临床表现口服大剂量后发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部分病人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固定性药疹等。
【急救治疗及预防】
(1)立即停药,并予对症治疗。
(2)发生过敏反应者应用抗组胺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预防掌握适应证,勿大剂量口服。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其抗病毒谱较广,临床用于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肺炎、单纯疱疹等的治疗。
【药理和毒理】
本品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磷酸肌甙脱氢酶,使鸟嘌呤核苷单磷酸盐不能合成,从而干扰病毒核糖核酸的合成。应用大剂量可影响造血功能,部分病人可致过敏反应。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本药史。
2.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口服后出现腹泻。大剂量、长时间(1周以上)应用可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人可有口渴、多饮。部分过敏者应用后可致过敏性休克。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停药后一般轻症不良反应即可消失。
(2)发生过敏性休克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抗休克治疗。
(3)预防掌握本药适应证、剂量及应用时间。早孕妇女禁用。
金刚烷胺
本品是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临床上用于防治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亦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过量主要引起精神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详见本章第四节抗震颤麻痹药。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又名无环鸟苷,是目前最强的抗病毒药,对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也有效。
【药理和毒理】
本品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及终止病毒的DNA延伸,从而干扰病毒的合成。对非复制期病毒及多数RNA病毒无效。过量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可致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用药半衰期2.5小时,主要从肾脏排出体外。
【诊断要点】
1.病史有明确的用药史。
2.临床表现可有上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头痛、头晕、关节酸痛、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可出现蛋白尿及血清尿素氮、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人出现嗜睡、谵妄、震颤及癫口样发作等。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停止用药,症状可逐渐好转。
(2)口服大量者,尽早催吐、洗胃清除药物。
(3)大量静脉输液,促进药物排除。
(4)肝、肾功能损害者,加用护肝药物;肾功能损害严重者,按急性肾功不全处理。
(5)其他对症处理。
(6)预防掌握本药适应证及剂量。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