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太和殿里只有汉文没有满文,这究竟是为何呢?
主要还是因为太和殿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翻修,包括现在殿内的匾额也已经是复制品了,原来的匾额早就已经损毁。很显然按照清朝的制度,大殿里的任何牌匾,对联都要使用满语,汉语和蒙语三种语言缺一不可。因为清王朝是在马背上建立的时代,虽然满蒙贵族对汉文化非常感兴趣,但当时有一定身份的满蒙贵族一般都是满汉蒙三种语言都要学习掌握的。越是用途正式的宫殿在规制上越讲究。太和殿就是我们俗称的金銮殿,被认证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在历史上好几次被损毁,随后又重建,当然鉴于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战乱的时代,损毁多次也很正常。因为太和殿拥有非常重要的用途,新皇帝登基,册封皇后等重大的仪式都要在太和殿举行,因此不管太和殿如何损毁,最后都会重建修整。但是重建和修整后的太和殿肯定不可能与之前一模一样,由于太和殿年代十分久远,最初修建时是什么样子后来的人已经因为隔了好几代而早就不记得了,但无论如何修整,太和殿都一直保持着富丽堂皇的装修风格。因为太和殿是作为一代代朝代更迭,宣示权利的象征而存在的,所以不论哪一朝哪一代,在修整太和殿时都会不惜耗费巨额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太和殿最后一次修整在2006年到2008年修了两年。因为是在建国后的修缮工程,当时参与整修的工程人员多为汉族,能同时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还原复制的牌匾就只有汉文,没有满文和蒙文了。其实不止太和殿,整个故宫都因为战乱被多次损毁后来才修整的,能做到尽可能的还原,但还是无法达到完全和历史上一样的复原程度,何况就算是在历史上也已经修整了无数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