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云飞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
今年高考,江苏的一位考生,因为写了一篇通篇是奇文僻字的“骈体作文”而名声大噪,号称“古文奇才”。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采访,阅卷的教师和专家也不吝用 上各种最高级的形容词。至于作文的原文,终于在万千读者的好奇和期待中,千呼万唤始出来。自一发布,就被广泛转载到各大网络站点,作者王同学,甚至被人戏 称是自古代“穿越”来的。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争议,譬如说高考是否应该写文言文,写作文言文是否有实用价值云云。然而事实上,作 为这一切基础的,却是一篇并不合格的掺水伪劣“古文”。文章极为生硬艰涩,虽不能说是平庸无奇,但仍然可谓丑怪狞恶。正如面黄肤黑的常态固然并非美貌,而 青面獠牙这种异象,只能更为丑陋。但是由于大多数读者的第一感觉都是“看不懂”,无法形成直观的美丑印象,要说明其中的问题并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古代汉语工作的大学教师,在此不得不感到有澄清一些问题的必要。以免对读者和考生造成误导。文章的水准到底如何, 第一句说喝牛奶而不认识牛的形状。可是“犍”的意思是被阉割的公牛,和牛奶有什么关系呢?这句话的意思就好像是“我小时候喝女人的奶,但是从来没见过太监”,完全搭配错误第二句也有硬伤:“佌佌之豚”,“佌佌”是细小的意思,但是是形容器物而非动物的(《尔雅注》曰:“材器细陋也。”),又引申出简陋微贱的意思,和猪这 个东西相差就更远了。再说,就算是形容小猪吧,为什么我们吃的就是小猪呢?虽然是想要和前面的“呱呱小儿”相对,但这个对偶是很牵强的。
这篇文章根本没什么可值得讲的,看一眼译文就会醒悟过来,这其实就是一篇很普通的,啰哩啰嗦的文章,没什么点睛之句,二类上的样子。而古文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乱糟糟的,很多句词很突兀让人不舒服,看了之前的回答这种感觉就更加具像了。文言文并不是越难懂越拗口就越好的,它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它也非常重视思想深度。我看这位考生恐怕是太过追求字的生僻与不常见,就像写英语作文,总想用些大家都没用过的生词来突显逼格,结局其实是偏离了重心。 但是,请注意,我说这篇文章写的各种不好,是把它放在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评价,然而它只是一篇考场作文,只是一个高三生用课余时间阅读古文写出来的,它达不到专业的水平,我们就不能总是从过高的角度去看它。难道有谁高三的时候就能做到写出这样的文章?要是我能写出来,我妈早该感动的内牛满面了,可惜没这个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