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 余秋雨

1、对废墟,作者为什么会既“咒骂”又“寄情”?2、“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对这句话的理解?3、为什么说“中国历来缺乏废墟文化... 1、对废墟,作者为什么会既“咒骂”又“寄情”?
2、“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中国历来缺乏废墟文化”?
4、作者认为废墟具有哪几方面的价值?对废墟保存有如何看法?
快呢~~~~~~~马上。。。。。。。。。。。。
展开
 我来答
梁慕迟
2010-11-21 · TA获得超过895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8万
展开全部
1.作者对废墟的感情是复杂的。
“诅咒废墟”是因为人为的破坏和各种灾害使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使我的企盼,记忆被吞没。使幻想殒灭,留下的只是瓦砾,残柱,苦笑和阴影。能活在记忆中是美好的,但废墟不留面的打碎了人们的记忆。

作者所侧重的还是“寄情废墟”,因为废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历史的“真实”,是古代留下的“脚印”,是营造更新的起点。

2.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是废墟见证了时间和岁月。是废墟留下了他们的痕迹,时间和岁月本就应该为后世留下一些沉思和念想。

3.废墟文化就是悲剧文化。当看到生活中如此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时,出于各种原因,人们纷纷选择了回避或掩盖。老百姓或许是不忍看到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幻想被毁灭,选择了回避。而统治者是不愿看到如此美好的事物被自己亲手毁掉,所以选择了掩盖。

但是,悲剧被粉饰之后,会换得喜剧的出现吗?不,只会有更大的悲剧出现。

4.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但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只有“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散发着让人流连盘桓的磁力”的废墟才值得留存。否则,“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废墟的产生,有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代表着过去,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对待废墟,应当有选择地保存和修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