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是描写的什么时期,主要讲述了什么?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东汉末期到西晋建立之间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乱世风貌。
从历史发展的顺序来看,主要有五个阶段:
其一是黄巾起义;其二是董卓之乱;其三是群雄逐鹿;其四是三国鼎立;其五是三国归晋。
在黄巾起义时期,三国时期比较重要的人物都开始粉墨登场,以曹操、刘备、孙坚、袁绍、袁术等为主,这些人物都建立了功勋,预示着他们必然要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发光。尤其以刘备为最为突出,在演义中,有最精彩的刘关张桃园结义,此结义之情贯穿了刘关张的一生,也是刘备成就大业的主要支撑。
在其后的董卓之乱中,枭雄人物袁绍、曹操等全部逃离京师,到地方寻求发展。以袁绍表现最为突出,经过开拓和发展,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地方军阀,甚至一度还担任了十八路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
待董卓迁都长安、又被王允吕布联手杀死之后。天下陷入混乱和混战状态,呈现群雄逐鹿乱世争雄之态势。新增了地方军阀吕布等。此时,势力最大以袁绍、刘表等为主。曹操偏居兖州之地,势力还极其有限。刘备四处流浪,还没有真正的根据地。
袁绍鉴于当时的情势,准备争霸天下,欲夺天下,必须先取中原。于是位于中原之地的曹操首当其冲,故发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战。此战之重要,使得三国群雄地位重新洗牌。曹操以少胜多,袁绍衰落、灭亡。曹操一统北方。孙坚死后,其子孙策脱离袁术,一统江东。刘表继续坐拥荆州,只求自保。刘备在袁绍兵败后,逃到荆州,寄居刘表之地,并且在其后得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人物诸葛亮,成为刘备人生翻盘的首要功臣。
其后曹操挥师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位,选择了投降曹操。曹操不费兵粮,得到荆州后,有志得意满之态,乃挥师南下,欲取江东。若事成,曹操一统天下之态势已成。但在这里发生了一起赤壁之战,改变了局势。在演义中,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实现孙刘联盟,在周瑜和诸葛亮的联手之下火烧曹营,曹操败走,江东保住,刘备借机取得发展,三足鼎立之势乃成。
曹操破马腾,疆域最为辽阔,后病逝,其子曹丕继位称帝。
在诸葛亮的谋划之下,刘备借荆州,进刘璋西川,后称王称帝,但因关羽丢失荆州被孙权方面杀害,乃以复仇为由倾国出动兵向东吴,孙刘开战,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新秀陆逊击破,狼狈而归,病逝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其后的历史,基本由诸葛亮和司马懿、东吴三方相持。
最终的结果是,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并且夺取了曹魏政权,其后人司马炎挥师南下,取得东吴,至此三国归晋,天下重归一统。
因为《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小说,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文学虚构,故此有七分历史三分演义之说。但如果读过的话,可能会对这个提法表示质疑,原因是虚构的成分明显大于三分。以笔者之见,反过来说倒是更为贴切:三分历史,七分虚构。比如该书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人物,尤以刘备阵营为最,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等。次之为吕布、貂蝉、周瑜等。但是这些人物在演义中和历史中,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