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戚继光不仅仅是抗倭英雄,他在北边蓟门一带防御蒙古、协助李成梁的辽东军防也有十五余年,为稳固明朝的北边作出重要贡献。至于说戚继光一生为国为民是一位民族英雄,这个评价绝对是客观准确的。
戚继光的晚年,准确说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六年接连遭到给事中的弹劾,先是被贬,后又被罢免,直至最后病死家中,不可谓不凄惨也。如此名将竟是如此下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直接原因是张居正的落幕,本质原因在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一个不太合理之处。
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戚继光和张居正是"政治盟友"。更准确的说戚继光只能算张居正的门下,还达不到盟友的地位,毕竟明朝文官的地位本身就是凌驾于武将之上的,而张居正是阁臣之后又是首辅,是位极人臣的文官呢!万历年间张居正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期间得罪了不少利益集团,而且万历皇帝也因张居正的存在而压抑多年。所以在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戚继光很快就遭到了给事中张鼎思的弹劾,从北方防线被调往广东。有人说张鼎思弹劾戚继光是因为他的爱犬被戚继光踢死了,其实不管有没有发生过这个事,戚继光都会被弹劾的,就算不是张鼎思弹劾,也会有张居正的其他政敌出手。
戚继光为什么要做张居正的门下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明朝的政治制度存在不理想的地方。明朝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武将的地位受到很大的节制,动不动就会遭到文官和言官的弹劾。戚继光就曾经被弹劾故意放走倭寇,甚至说是通倭,后来还是戚继光自己以待罪之身平定了海盗汪直作乱,才得以免罪复职的。可见,当时的文官和言官在政治地位上是有绝对的优势的,而武将则很被动,加上文官和言官队伍里不乏小人,所以戚继光他必须寻找政治靠山才能保身,才能实现保家卫国的抱负。
这就是戚继光"投靠"张居正的原因所在,归根结底还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导致的,不然以戚继光的为人,应当不至于这样做。
谁告诉你戚继光的夜景很凄凉?是被偷了还是饿死了?不,没有荒凉这回事。
(1)戚继光晚景不凄凉
戚继光只是被迫回家养老。封建社会,一切荣耀归皇帝,一切问题归朝臣。后人我们觉得他苍凉,只是因为他是民族英雄,有自己对后人的好恶。
在明朝,你敢在皇帝和其他大臣面前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你是害他还是害他?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取决于时代的局限性。在他那个时代,戚继光的生活比余美好得多,余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戚继光漂亮了十年。
封建社会,皇帝最大,实际统治者最好。宋朝以后,陈武出生时比公务员低一两级。戚继光最终因为变法而被免职。
(2)站队也就要承受后果
余犹大的生活并不是很美好,主要是因为他基本上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这方面,我很佩服余犹大,他是一个工作狂。我会照你说的做。虽然人生坎坷,但也失去了很多勾心斗角,心态平静。很好。
如果戚继光选择改革张,他自然要承担改革的后果。张的也没有多荒凉。他家被抄了。如果他的家人不被杀,他们会饿死,在流亡中受苦。
这就是封建社会。如果一个人得道,一个人吃亏,全家人和下属朋友都倒霉。
(3)戚继光在当时的军事将领重要性排在第二:戚继光第一属性是政治人物
戚继光并没有因为功勋卓著而受到公开惩罚。然而,在明廷眼里,他的战功并不像北李立梁成那样重要。所以贝莉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打击。
北李控制着辽东的军政,辽东离不开他,所以他与张没有任何关系。
戚继光做不到。戚继光的戚家军从南方来到北方,本身就失去了最好的实力。与此同时,南方军事将领的指挥权也丧失了,因为在皇帝、首辅和宦官身边,军队的指挥权也丧失了。
所以张不公开否认就倒下攻击他也不容易。要知道封建社会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的。
戚继光不仅是民族英雄,也是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