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还有哪些国家具备统一的实力呢?
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中国春秋时期正式结束,历史的车轮驶入了战国时期。在《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原诸国在几百年的“春秋征伐”的筛子下,就剩了韩、燕、魏、楚、齐、赵、宋、卫、中山、秦这样一些国家。
根据实力的划分,以及整个战国时期的发展,战国时期主要有七雄——韩、魏、燕、楚、齐、赵、秦。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样看来,东方六国中,不乏能人志士:谋士、外交家、将军……一应俱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还有那些国家具备统一的实力。
首先便是齐国,虽然感觉齐国在东边自娱自乐,很少涉足中原事务,在后世的记录中,除了几次无疾而终的联军,基本上没什么存在感。但事实上,齐国国君大多励精图治,再加上周朝之初,这个封地是赏赐给建朝最大的功臣——姜子牙的封地,从地段、物资、人口、气候等来说自然不会差。
同时齐国的稷下学宫,为各国及齐国培养大量人才,东方的稷下学宫在当时就像是学者们的“耶路撒冷”,代表着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齐国国相孟尝君也是有名的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的好国相,其手下的幕僚达到上千人。
此外,从秦国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出,秦国其实还是很忌惮齐国的。虽然秦昭襄王听取范睢的建议——远交近攻,其中有一个原因便是稳住齐国,温水煮青蛙,不能让齐国插手秦国一统天下的事情。甚至秦国与齐国交好,声称秦做西帝,齐做东帝。
另一个有实力竞争统一天下的霸主便是赵国。赵武灵王任职期间,励精图治,在与中山国和北方的匈奴打交道的过程中,积极向他们学习,于是就在国内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政策,赵国军队因而得以强盛。后来赵武灵王还灭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两大少数民族,同时,开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秦昭襄王在东进过程中,最大的阻碍便是赵国,因此才有了后来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发动长平之战的原因之一便是听从国相范睢的建议——攻其地,削其人。倘若当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胜利而秦国大败,那么此后的历史可能会改写。甚至武灵王任廉颇为将,联合魏、韩两国,形成三晋联军西进函谷关。
不得不说,有实力也要有机遇。赵国和齐国就是缺少了机遇,同时在历代的统治者中,缺乏连任的励精图治的明君延续前人的丰功伟绩,导致国力上升的断层,因此才有了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秦扫六合。不知读者朋友们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