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到底讲的是什么?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讲述韦小宝的冒险和成功,从一个不学无术的扬州妓女的儿子成为少年康熙的挚友,进而成为康熙的第一大红人;从一个不折不扣的市井流氓成为满清朝廷的一等鹿鼎公。这样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中是匪夷所思的,这样的人物和这样的故事,是金庸想象和虚构的产物,是艺术的“假定性”的产物。《鹿鼎记》所写,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戏仿”;小说的写作方法,与其说是历史的纪实,不如说是“戏说历史”。
这部小说的小说名叫《鹿鼎记》,自然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鹿鼎记》记什么?对此,肯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同的解释。
小说的开头第一回,就出现了黄宗羲和自己儿子吕葆中的对话,其中说到“人为鼎镬,我为糜鹿”,也就是说人家是锅,我们是锅里的肉。这里的人家,当然是说有权有势的人,指统治者或统治阶级。而“我们”,自然指平民百姓。这一回中,还有一种相似的解释, 那就是“问鼎中原” 和“逐鹿中原”,将江山社稷形容为“鼎”,而将黎民百姓形容为“鹿”,意思还是与上述“人为鼎镬,我为麋鹿”相同。这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及文化社会实质的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指斥。在这一意义上,小说有着揭露中国历史的功能。
如果阅读了这部小说,就会发现,对《鹿鼎记》中的“鹿鼎”还有其他的解释,那就是小说中出现了鹿鼎山,是满清王朝的藏宝之地,号称满清龙脉,而小说中人物追寻和抢夺的《四十二章经》的书皮中就藏有鹿鼎山的地图碎片。小说中的八部《四十二章经》最后全都为韦小宝所得,但他并没有去掘宝,更没有去挖断满清的龙脉,相反,他是代表满清王朝带兵出征,将鹿鼎山从俄国士兵手中夺了回来,在俄语中,鹿鼎山称为“高助略山”。
更有意思的是,韦小宝的爵位名称,也从开始的通吃伯、通吃侯晋升为鹿鼎公,这是表彰他保卫鹿鼎山的功劳。也就是说,鹿鼎山,变成了国家的象征,这一象征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国内的阶级和政治。在这一思路中,有两点是非常明显的,第一点是,所谓鹿鼎山藏宝的故事,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韦小宝保卫鹿鼎山,也是一种明显的虚构和传奇。第二点是,让韦小宝成为保护国家命脉、保卫国家利益的代表,明显有传奇的意味,简单说,就是开玩笑,是反讽,是颠覆。因为我们熟知的历史,不是这个样子的。
总之,《鹿鼎记》不是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金庸在他的这部封笔之作中,倾注了更多的“反历史”甚至是“反武侠”思想意识,使得这部小说的整体风貌与金庸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如果读不懂《鹿鼎记》的这层意思,那便不能真正理解这部小说。
《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 一部武侠小说,其创作于1969年到1972年之间。 讲述了主人公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的姿态,闯荡 于江湖,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 与俄罗斯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爱国侠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