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痛是胃火还是肠火
展开全部
肠火
肠火上牙疼只需按摩三个穴位即可解除痛苦,可见人体的穴位是比消炎药还要灵验的“奇药”。但是需要大家明白一点,胃火和肠火的牙疼都是实火引起的牙疼,这种疼是比较剧烈的,伴有明显的牙龈红肿。单纯按摩穴位消除疼痛立竿见影,但对缓解牙龈红肿可能会较慢,所以建议你搭配吃一些清热下火的中药片。
如果牙再疼,就不定时地从上到下按揉合谷、曲池、手三里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2分钟。这样即使不扎针,也会减轻牙痛和祛除牙肿。
首先把你的拇指、食指并拢,肌肉最高处的穴位就是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另外,当你完全屈肘时,肘横纹最外端处的穴位就是曲池穴,它可使大肠经经气深入至大肠,排毒清热的功效最明显。
如果你的牙总是长时间地隐隐作痛,牙龈红肿的症状也不明显,这时不管是上牙还是下牙,用我们介绍的方法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这是虚火引起的牙痛,需要用另外的治疗方法。-
对付胃火引起的下牙痛,主要是按摩内庭、颊车、手三里三个穴位 。
人身之火,唯胃火最旺。胃火牙痛是指下牙(火牙)痛,多是胃火通过足阳明胃经转入牙齿,而牙齿又非藏火之地,当牙齿上火的时候,就会使牙齿疼痛,牙龈也会变得红肿。一般来说,导致胃火出现的原因很多,往往是吃太多辣椒,喝太多白酒之类辛辣的食物。因此在治疗下牙痛的时候,一定要戒吃这些食物,不要再火上浇油。-
肠火上牙疼只需按摩三个穴位即可解除痛苦,可见人体的穴位是比消炎药还要灵验的“奇药”。但是需要大家明白一点,胃火和肠火的牙疼都是实火引起的牙疼,这种疼是比较剧烈的,伴有明显的牙龈红肿。单纯按摩穴位消除疼痛立竿见影,但对缓解牙龈红肿可能会较慢,所以建议你搭配吃一些清热下火的中药片。
如果牙再疼,就不定时地从上到下按揉合谷、曲池、手三里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2分钟。这样即使不扎针,也会减轻牙痛和祛除牙肿。
首先把你的拇指、食指并拢,肌肉最高处的穴位就是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另外,当你完全屈肘时,肘横纹最外端处的穴位就是曲池穴,它可使大肠经经气深入至大肠,排毒清热的功效最明显。
如果你的牙总是长时间地隐隐作痛,牙龈红肿的症状也不明显,这时不管是上牙还是下牙,用我们介绍的方法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这是虚火引起的牙痛,需要用另外的治疗方法。-
对付胃火引起的下牙痛,主要是按摩内庭、颊车、手三里三个穴位 。
人身之火,唯胃火最旺。胃火牙痛是指下牙(火牙)痛,多是胃火通过足阳明胃经转入牙齿,而牙齿又非藏火之地,当牙齿上火的时候,就会使牙齿疼痛,牙龈也会变得红肿。一般来说,导致胃火出现的原因很多,往往是吃太多辣椒,喝太多白酒之类辛辣的食物。因此在治疗下牙痛的时候,一定要戒吃这些食物,不要再火上浇油。-
展开全部
牙疼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刺激很大,而且牙齿疼痛不仅是牙齿本身的问题,还可能和身体其它组织脏器有关。所以牙疼难忍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拖延了身体其它疾病的治疗时间。但是在去看医生,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暂时缓解牙疼症状。1、按压合谷穴指压对舒缓牙痛相当有效,但是必须按压到正确的指压点,也就是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处,左边牙痛,就压右手虎口合谷穴,找准穴位并稍用力按揉3~5分钟,同时可以配合盐水(盐水是很好的收敛止血剂,可以去除口腔物质,尽可能常用温盐水(不要用热水)漱口,对牙痛的舒缓会有帮助,但是不要将盐水吞下),含一口盐水,片刻后漱口吐出,重复几次。很多人会找不准穴位,重复几次便可熟练操作。2、冷敷,牙齿疼痛时血管扩张,而用冰块敷住牙痛部位能降低牙齿表面的温度,收缩血管,从而起到镇静止痛的效果。3、花椒止痛当疼痛发作时,取2~3粒花椒放在疼痛的龋齿表面,稍稍咬合,花椒对牙齿神经有麻痹作用,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4、生姜止痛生姜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牙疼的时候可以切生姜一小片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睡觉的时候含在口里也无妨。这是很安全可靠的一个验方。5、味精止牙痛把味精按1:50的浓度用温开水化开后,待冷却后反复含漱。这样连续几次,止痛效果良好。6、含丁香油丁香油含有80%的丁香油酚,它具有局部麻醉性质,使用时,滴几滴丁香油在棉花球上,用疼痛的牙咬住,如能直接作用在疼痛部位上效果更好。若你的牙齿有缺口的话,不妨用棉花球滴上几滴丁香油,塞在疼痛的牙齿内。另外一种可以在药房买到,暂时用来填补牙齿的物质是"牙齿矫正软蜡",填在牙齿上可以保护牙齿,防止冷水、食物等物质的刺激。7、用药牙痛的厉害时,可以口服止痛药,如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来暂时止痛。8、假使牙痛是由于菜屑陷入牙缝,则利用漱口清除菜屑,便能解决牙痛。若漱口无效,可使用牙线剔除。但小心勿伤及牙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肠火上牙痛,胃火下牙痛
肠火上牙痛,艾灸:合谷、曲池、手三里胃火下牙痛,艾灸:双侧内庭、手三里-
我曾接待过一位牙痛病人。他对我说是上牙痛,我知道这是肠内实火在作怪。上牙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因此上牙痛主要是大肠实火造成,治疗时需以艾灸祛除肠火的穴位为主。-
肠火上牙痛,艾灸:合谷、曲池、手三里胃火下牙痛,艾灸:双侧内庭、手三里-
我曾接待过一位牙痛病人。他对我说是上牙痛,我知道这是肠内实火在作怪。上牙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因此上牙痛主要是大肠实火造成,治疗时需以艾灸祛除肠火的穴位为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医学论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亦口臭。”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
《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
《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外科正宗》卷四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
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胃火牙痛:
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清胃泻火、凉血止痛。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
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肠火牙痛:
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
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 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疏风、散寒、止痛。
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龋齿、牙损伤。
(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虚火牙痛:
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清泻肝胆、疏肝止痛。冷热皆痛。
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
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
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辨验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医学论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亦口臭。”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
《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
《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外科正宗》卷四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
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胃火牙痛:
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清胃泻火、凉血止痛。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
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肠火牙痛:
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
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 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疏风、散寒、止痛。
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龋齿、牙损伤。
(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虚火牙痛:
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清泻肝胆、疏肝止痛。冷热皆痛。
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
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
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辨验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