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去别人家吃饭时,一定不能空着手去”?
去别人家吃饭,不能空着手去,是因为这是一种礼貌。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有许多应酬,但是朋友和亲戚请吃饭,我认为这是一种往来。倘若我们空手而去,这未免有些不妥,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没有带东西,就到别人家吃饭,在礼仪上面,就有些欠缺。所以去吃请,这是基本的道理,也是人情世故。
当然这种事情,并非是规定,而是人与人交往的秘诀。如果事出突然,我们可以不买东西,等到下次再去吃饭的时候,便可以将上次的补上。由此可见,到朋友或者亲戚家吃饭之前,可以带上一些土特产,这样我们便不缺乏礼数。这对于请客的人来讲,心中也会十分舒服。虽然他们请客吃饭,并未要求我们带东西,可是出于礼数,我们尽可能的要带上一些。礼物的贵重与否,其实无关紧要,关键在于让人心里舒服。
倘若我们空手而去,这样对于主人而言,显然是不礼貌的,同时还拉低了自己的情商。故而去别人家吃饭,最好带上一些好吃的,或者是用的东西。这样我们吃饭的时候,也会“心安理得”,免得让人笑话。这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些小诀窍,他能让我们和朋友保持一段良好的关系。假设我们经常去朋友家吃饭,如果不带上一些东西,就属于蹭吃蹭喝,这样对于朋友而言,显然是不公的。况且每个人的劳动,我们没有给予尊重,做饭的时候,除了买菜、择菜之外,还要切菜、下锅、烹饪、调色等工序。这些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
所以别人请吃饭,我们给他们带上一些东西,这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肯定。否则总是吃别人的,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其实对方只是我们的朋友,即便是亲人,或者是父母,我们也应该带上一些东西,对亲戚而言,这是孝顺,对于朋友来讲,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礼数。正所谓人无礼,无以立,带上一些礼物,会显得自己特别懂事,而且别人也会暗中夸赞自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做的,尽管主人没有开口,他们请客吃饭,当然希望我们欣然同意。但是请客吃饭的背后,其实也付出许多劳动,我们不能吃“白食”,总要做些什么。
如果下次在有请客吃饭的,我们可以买上一些水果。譬如西瓜、桃子、哈密瓜等,总之不能空手去,这样请客的人,心中会非常高兴,而我们自己,也是如此。至少脸上有关,不能总吃嗟来之食,这是一种礼数,应该懂得礼尚往来。
待人接物要懂礼貌,去别人家做客吃,不能空着手,一定要表达感谢,带一份礼物,这是礼尚往来。这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做人不能失了礼节,尤其是去别人家做客,这可是和家教有关的事。
与朋友交往就是应该做到有礼有节,空着手去会让人笑话在成年人世界里,你不想学一些人情世故,你也要接触到。待人接物我们都要有礼貌,别人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就是说明别人对我们的喜欢,对我们的友好态度。作为回馈,我们不能空着手前往,我们一定要带一份礼物,这样才不失礼节。否则人家为什么请我们去吃饭?不就是因为人家给我们当朋友,觉得和我们关系不错?作为客人的我一定也要表达这份诚意,带一份礼物表达心意,更是表达对主人家的一番尊重,感谢你请我吃饭。有来有往,下次还会继续交往,会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
第一次登门去吃饭,当然要做得隆重一些对方执意要请客去他家里吃饭,作为我们就不能失了礼节,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他的这份诚意没有落空,我是知恩图报的人。我第1次去一位长辈家吃饭,我给他买了很多水果,不能让人家说我不懂事,父母没有在家教我。那个时候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不足百元钱,一个穷学生去别人家做客,而且是长辈家里,完全可以不买东西。可是我觉得既然人家有诚意,我也应该带着诚意去,所以我买了水果,大家都喜欢,价钱也可以,我能承受。这一次去给长辈留下了很好印象,作为回赠对方给我拿了很多好东西。
从小到大长辈就告诉我们和人交往一定要以诚相待,一定要注意礼节。你空着手前往,就说明你这个人没有诚意,人家带着诚意请你吃饭,你却没有带着诚意而来,下次人家可能不会请你吃饭。
礼物是人们建立关系的助推剂,去别人家吃饭要带上礼物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习俗,它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特别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送礼的习俗?
目前我们仍然保留着去别人家吃饭的时候要带上礼物的习惯、别人请客的时候要随份子钱的习惯。
这些行为都属于社会交换行为,是一种利他主义(Altruism)的行为,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些习惯是很常见的,所以觉得它们是理所应当的不需要质疑的存在。
实际上心理学家、进化生物学家、社会学家都对利他主义的起源非常感兴趣,达尔文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叫做“利他主义难题”的问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的是物竞天择。
比如说心狠手辣的黑寡妇蜘蛛会吃掉雄蜘蛛,这是符合物竞天择的规则的。
但是工蜂保护蜂王和其他蜜蜂这样牺牲自己的利他行为,该怎么用物竞天择的基本规则来解释呢?
因为利他行为往往会损失自己的利益,使别人获得利益,这样做的生物的生存率会下降,按照物竞天择的原则,应该早就淘汰了。
后来的社会学家对于这个难题也很感兴趣,于是将利他行为分为了亲缘利他、纯粹利他和互惠利他这三种利他行为。
中国有古语叫做“礼尚往来”,送礼这个行为实际上就是互惠利他行为。
如果我们送礼,别人也会对我们以礼相待;如果我们不送礼,我们就好像释放了一个不想和对方交往的信号,于是我们可能就会丧失这段关系。
回到为什么会出现送礼的习俗这个问题上,答案是:它是一种偶然行为。
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上班时间是怎么从8小时工作制演变为996工作制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部分人自愿加班,在这个时候自愿加班的人肯定是要比按时下班的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
于是那部分按时下班的人也被迫跟着996了,然后996就变成标准配置了。
送礼这个行为的出现也是这样的,送礼这个利他行为刚开始在人类社会中是偶然出现的。
由于送礼的人比不送礼的人更加具有吸引力,于是慢慢地大家都开始送礼,礼尚往来就演变成为了基本习俗。
人们为什么喜欢礼物?
上文是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待礼尚往来的行为,接下来我们得看看个人层面。
送礼这种行为是深谙人心的智慧法则,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 人们喜欢意外惊喜,尤其是免费的
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对此做出过相关的实验,当人们得到免费的商品时,同时观察他们的脑部活动情况,结果显示了他们的大脑的奖赏中心是非常活跃的。
- 让对方感受到心理平衡
从短期关系看,对方确实是有可能不求回报地为你准备精美的午饭,但是如果你无法及时地反馈对方的心意,你们很难维持长期的友善关系。这个时候,送礼可以作为你反馈对方的心意的媒介。
除此之外,如果你之前每一次去对方的家里吃饭的时候都会送礼、或者对方的生长环境中有送礼的习俗,那么他们的内心是会有预期的,这个时候送礼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送什么样的礼物呢?
送礼最好是送包装精致的,并且不是非常昂贵的中等价位的礼物,为什么要推荐这样的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礼物,而不是直接给钱或者送朴实无华的实用性的礼物呢?
行为心理学家对此是做过相关研究的。他们发现人们内心有两种衡量事物的标准,第一种叫做市场规范,第二种叫做社会规范。
市场规范的衡量标准是金钱,社会规范的衡量标准是人情。
美国的退休人员组织曾经问过一些退休律师是否愿意低价为退休人员服务,大概是30美元一小时,几乎没有律师同意。
然后这个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就问律师们是否愿意免费为需要帮助的退休人员服务,结果大部分的律师都同意了。
这是因为涉及到金钱,我们就会用市场规范来衡量我们的付出,30美元会让律师感觉工资过低,而免费服务会让律师使用社会规范,以人情来衡量。
所以,如果我们去别人家吃饭,给的是钱,会让对方的心理从社会规范轨道转变为市场规范轨道,不利于我们和对方的关系建设。
在送礼的价值问题上也是需要多加讲究的,最好的方法是观察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喜欢贪图小便宜的人,还是喜欢回报相同价值礼物的人。
一般来说,是不建议送价值高昂的礼物的,这样会让对方产生回礼的负担感。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经常出现,前几天朋友来我们家吃饭,给我们大包小包带了很多东西,有水果,还有茶叶等等。但是我们去他们家吃饭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空着手去,总是买一些蔬菜或者水果带过去。生活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一定要懂得礼尚往来。
首先,一定要懂得礼尚往来。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做一个懂得礼尚往来的人。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人与人的相处和相互麻烦之间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我们一定要懂得礼尚往来,我们不能过只进不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长久的朋友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就是相互付出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
其次,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
我们都知道朋友之间的相处是需要真诚的。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明白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才会明白我们的友谊才会长久,如果我们总是斤斤计较,那我们是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所以当我们去别人家吃饭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带上一点小礼物。哪怕是很小的东西,但是也会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
再次,礼貌是最基本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想要和朋友长久相处,就要懂得最基本的相处的道理:礼貌。很多人觉得自己说话客气就是礼貌,其实不然。在人与人的相处当中我们一定要懂得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宽容,这也是礼貌。如果我们别人家吃饭自己空着手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有点不尊重自己的朋友。
所以,我们去别人家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不能空着手去,这样就会觉得我们不尊重人,同时也会拉低了我们自己的身价。懂礼貌,尊重对方,这样才能交到真正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