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和太极的区别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练习太极拳可以同时练习气功吗?《中华武术》杂志已请专家做了解答。我是既练太极拳,又练养生站桩功的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以资交流,并向专家请教。
一般认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气功是静中求动,两者相反相成,我也一贯持此看法并加以实践。但近来我在想,这两者的动与静二样吗?:首先,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太极拳动的是四肢身体,气功动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内气;太极拳静的是心态平静,气功静的是肢体外表,可见两者的动与静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其次,气功静中求动是求内气运动;而太极拳动中求静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以静御动),静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内气的动,心平气和(静),才能很好地运用意念(用意不用力)并在拳势的导引下达到内气运动。
由于这两者都是以促进内气运动为目的,故具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的功效;对于养生来说,不但可以同练,而且最好同练。为什么?
因为太极拳要达到内气运转比较费时,光是练拳架从不会到精熟,在业余条件下,没有几年功夫是不行的。而练站桩身上没动作,专心松静,用意念,随呼吸导引内气在体内转,一门心思;就比较容易“得气”。当你在站桩过程中有了内气潜转的真切感受,便能帮助你在练太极拳时,通过放松用意不用力,再配以拳势呼吸,也就会比较容易捉摸到内气随拳势而流动。再反过来,由于拳势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忽左忽右;忽进忽退,这就必须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也就会促使你在站桩中,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扩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但我的这种”大周天”不像传统练法那样繁琐:要记忆十二经络;有关穴位,以及来龙去脉,既不大容易弄清楚,又难操作,弄不好还要出偏等。我是采取随意用多种方式运转,既可按身体需要随便选择,又可增加趣味以免单调乏味。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气沉丹田(升,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沿任脉及四肢内侧),吸蓄呼发,让内气“满身能跑”,(杨澄甫语)。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近乎《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也就是通过吐纳、导引,用意念推动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练太极拳也好,练气功也好,能明白这个理,就像是走在阳光大道上,信心十足。倘或一知半解,难免有摸黑弄堂的迷茫。
太极拳能否用于实战这个话题,已争论很久。即使在旧中国的民国初期的比武中,太极拳也是败多胜少,当时的太极拳家向恺然先生说:“在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而北平方面,所去应试之人,其胜利者,虽十之七八也曾练太极拳,但在报名时,却未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此番南京考试(注:指中央国术馆南京国考)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容易致用也。”向先生还评论了太极拳的得失,他说:“练太极拳者,每有存心轻视外家拳之习气,论拳理,太极拳自较外家拳精细,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处。”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玩的,只是健身的一种途径(健身体操),而不能应用到实战中去;笔者早年也曾对太极拳的实战功效产生过疑惑,但随个人不断修炼和体悟,逐渐加深了认识,现就个人经验分析一下为何太极拳在益于养生的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实战功能。
太极拳实际上具备一套完整的技击训练体系,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以上每种训练方式,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分别培养了技击实战中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养,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有必要指出的是,单靠盘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训练是不能成为实战高手的。
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而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人拳学素养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笔者曾系统接触过形意、八卦、大成、少林、太极、无极等多派武学,在实践中,深切体验到其拳理皆是相通的。从前贤们的理论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太极拳的拳理,是慎密而奥妙的,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实战。只不过太极拳在历代延传过程中,由于老师的保守或个人资质领悟能力的不同,致使不同的人对太极拳实质的把握也是千差万别,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历代除极少数拳家外,很少有人能充分体悟其内涵。
笔者幼年即嗜武学,尤其对太极一门情有独钟,为探求太极真谛,也曾不计艰辛,遍访明者求其点滴真意,经多年探索体悟,对太极的技击内涵颇有所得。可以说太极拳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但若一味炫耀已成为历史的前辈的高超武技,不思进取,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免使此瑰宝在我辈手中遗失,那将是中华武学的巨大损失,我辈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而愧对后人。因此我辈总结前辈宝贵的武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之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故笔者大力呼吁:“武界应团结互助,共同为挖掘保护太极拳精髓而尽力。”
近来,传出一种狂妄的叫嚣声,说传统中华武术根本与散打无法相提并论,只是一种花拳锈腿,根本不能用于实战当中。观持此种论调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领悟传统武术的真谛,仅凭一些表皮的功夫和一点道听途说,便主观臆断,自认为掌握住真理。传统武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应作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看待,而钻研学术,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冷静思考,亲身体验,并且富于实战,只有这样学术才可有真正发展。
请参考
一般认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气功是静中求动,两者相反相成,我也一贯持此看法并加以实践。但近来我在想,这两者的动与静二样吗?:首先,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太极拳动的是四肢身体,气功动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内气;太极拳静的是心态平静,气功静的是肢体外表,可见两者的动与静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其次,气功静中求动是求内气运动;而太极拳动中求静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以静御动),静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内气的动,心平气和(静),才能很好地运用意念(用意不用力)并在拳势的导引下达到内气运动。
由于这两者都是以促进内气运动为目的,故具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的功效;对于养生来说,不但可以同练,而且最好同练。为什么?
因为太极拳要达到内气运转比较费时,光是练拳架从不会到精熟,在业余条件下,没有几年功夫是不行的。而练站桩身上没动作,专心松静,用意念,随呼吸导引内气在体内转,一门心思;就比较容易“得气”。当你在站桩过程中有了内气潜转的真切感受,便能帮助你在练太极拳时,通过放松用意不用力,再配以拳势呼吸,也就会比较容易捉摸到内气随拳势而流动。再反过来,由于拳势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忽左忽右;忽进忽退,这就必须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也就会促使你在站桩中,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扩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但我的这种”大周天”不像传统练法那样繁琐:要记忆十二经络;有关穴位,以及来龙去脉,既不大容易弄清楚,又难操作,弄不好还要出偏等。我是采取随意用多种方式运转,既可按身体需要随便选择,又可增加趣味以免单调乏味。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气沉丹田(升,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沿任脉及四肢内侧),吸蓄呼发,让内气“满身能跑”,(杨澄甫语)。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近乎《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也就是通过吐纳、导引,用意念推动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练太极拳也好,练气功也好,能明白这个理,就像是走在阳光大道上,信心十足。倘或一知半解,难免有摸黑弄堂的迷茫。
太极拳能否用于实战这个话题,已争论很久。即使在旧中国的民国初期的比武中,太极拳也是败多胜少,当时的太极拳家向恺然先生说:“在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而北平方面,所去应试之人,其胜利者,虽十之七八也曾练太极拳,但在报名时,却未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此番南京考试(注:指中央国术馆南京国考)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容易致用也。”向先生还评论了太极拳的得失,他说:“练太极拳者,每有存心轻视外家拳之习气,论拳理,太极拳自较外家拳精细,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处。”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只是玩的,只是健身的一种途径(健身体操),而不能应用到实战中去;笔者早年也曾对太极拳的实战功效产生过疑惑,但随个人不断修炼和体悟,逐渐加深了认识,现就个人经验分析一下为何太极拳在益于养生的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实战功能。
太极拳实际上具备一套完整的技击训练体系,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以上每种训练方式,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分别培养了技击实战中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养,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有必要指出的是,单靠盘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训练是不能成为实战高手的。
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而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人拳学素养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笔者曾系统接触过形意、八卦、大成、少林、太极、无极等多派武学,在实践中,深切体验到其拳理皆是相通的。从前贤们的理论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太极拳的拳理,是慎密而奥妙的,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实战。只不过太极拳在历代延传过程中,由于老师的保守或个人资质领悟能力的不同,致使不同的人对太极拳实质的把握也是千差万别,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历代除极少数拳家外,很少有人能充分体悟其内涵。
笔者幼年即嗜武学,尤其对太极一门情有独钟,为探求太极真谛,也曾不计艰辛,遍访明者求其点滴真意,经多年探索体悟,对太极的技击内涵颇有所得。可以说太极拳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但若一味炫耀已成为历史的前辈的高超武技,不思进取,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免使此瑰宝在我辈手中遗失,那将是中华武学的巨大损失,我辈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而愧对后人。因此我辈总结前辈宝贵的武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之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故笔者大力呼吁:“武界应团结互助,共同为挖掘保护太极拳精髓而尽力。”
近来,传出一种狂妄的叫嚣声,说传统中华武术根本与散打无法相提并论,只是一种花拳锈腿,根本不能用于实战当中。观持此种论调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领悟传统武术的真谛,仅凭一些表皮的功夫和一点道听途说,便主观臆断,自认为掌握住真理。传统武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应作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看待,而钻研学术,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冷静思考,亲身体验,并且富于实战,只有这样学术才可有真正发展。
请参考
展开全部
气功可以不具备武术特征,太极具备武术的攻防含意。
气功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其动作不具备武术的攻防含意,只强调动作有利于呼吸就可。
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动作除了强调呼吸还要强调防身、攻击功能。
气功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其动作不具备武术的攻防含意,只强调动作有利于呼吸就可。
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动作除了强调呼吸还要强调防身、攻击功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太大了,不太好回答,气功有许多种,太极拳也有好几种。这么说吧,气功主要意念内存于丹田,注重于气血运行,通任督脉,即周天运行。太极拳是武术,是拳术,含气功、有套路及注重技击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个是功一个是武,帮助你发挥太极的威力。不然对方没感觉。相通就是都得下苦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共同点:以意念引导,达到神气合一.严格来说,太极属于气功动功之一.
区别:一个以专门特定动作配合意念来练功,这是太极,一个以意念观照来练功.
区别:一个以专门特定动作配合意念来练功,这是太极,一个以意念观照来练功.
参考资料: http://www.pusadao.cn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