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苹果不叫“苹果”,而是有一个很唯美的名字,它叫什么呢?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司马相如《上林赋》
论起诗意唯美,我国是绝对有底气的,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摆在那。但近现代为了开民智,推广基础教育,很多很唯美的古代称谓都被慢慢取代了。
比如说有一种清热解毒可做豆羹的植物,古代称之为"繁缕",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啊,现在的俗称却成了"鹅肠草";再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茄子,古代称之为"落苏",这当作闺房少女的名称都很合适好吗!
那些地名更不用说了,"岂知汝南市,自有壶中天"的汝南成了驻马店,象征着高洁无暇的琅琊变成了临沂……而我们常吃的苹果在古代也有其他非常好听的名字,唯美得不得了,接下来就让我一起看看古代苹果到底叫什么吧。
我们现在用的苹果是简体字,是根据简化而来的,频果的称谓则来自于频婆果。频婆果其实是从西域传来的说法,且象征非常美好,经常用来形容佛祖,《翻译名义集·五果篇第三十二》有云:"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且润。"《佛本行集经》卷一九:"呜呼我主,口唇红赤,如频婆果。"
在古代频婆果非常珍贵,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大家都知道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后唐玄宗设宴招待他们,期间就上了频婆果。
但刚才也说了,频婆果是佛教中的叫法,我们本土的称呼是什么呢?书圣王羲之有云:"林檎花红、花红果、沙果、频婆果、文林郎果、来禽。"林檎,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名字,《宋书·谢灵运传》曰:"琵琶林檎,带谷映渚。"
甚至有人专门给林檎写了首词,词的名字就叫《席上赋林檎花》:
"群花渐老,向晓来微雨,芳心初拆。拂掠娇红香旖旎,浑欲不胜春色。淡月梨花,新晴繁杏,装点成标格。风光都在,半开深院人寂。刚要买断东风,袅栾枝低映,舞茵歌席。记得当时曾共赏,玉人纤手轻摘。醉里妖饶,醒时风韵,比并堪端的。谁知憔悴,对花空恁思忆。"
苹果还有个名字叫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云:"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苹果都说的是我们的本土苹果,绵苹果。有人估计要问了,苹果还分本土不本土?是的呢,现在更受大家喜爱的脆苹果其实是外来物种,我们自己的苹果其实是口感绵软的绵苹果。
我们都知道日本受我国古代影响非常大,甚至非常可惜的说,日本对于我国古代的继承在某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国内都要好,比如说如今保存最完好的唐式木质结构建筑群就在日本。
举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苹果公司"大家都知道吧,但是在日本的称呼却是"林檎公司"。因此当我们已经习惯称所有苹果都为苹果的时候,日本还保留了林檎的称呼,我们国家的文化别国保存的却更好,看到这也不知道是可惜多一点还是惆怅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