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一共8年,安禄山为何却一年就死了?

 我来答
老张的Af
2020-12-22 · TA获得超过2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转入衰败的开端,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场普通叛变。甚至可以说,唐朝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输掉了强盛的可能性。前者,当然是最终粉碎了叛军,而后者,就有些复杂了。叛贼安禄山,身兼3个节度使的职位,是不折不扣的地方实权派。为了消灭叛军,唐王朝不得不重用朔方军等边军将领,等到叛乱结束后,这些曾经忠心耿耿的将领又在地方做大,节度使们成了“不造反不统一”的割据势力。

虽说名义上是安禄山点燃的第一把烽火,但其实他本人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整个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他只活了13个月,1年多一点就死了。为什么这个野心家退出历史这么快,那些平叛的唐军,究竟在做什么?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从头说起。

安禄山是个胡人,长得一副肥胖笨重的样子,但智慧却不输给任何人。他是个天生的枭雄,自己本来出身一个突厥部落的私生子,也没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却靠着机灵劲,学会了6种语言,还当过货物买卖的中间人,可见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强。

在所有人面前,安禄山都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但他不是简单的装傻,背后给高官们的贿赂,他一点都没少过。他先是当了平卢的节度使,后来又兼任更重要的范阳节度使。在取得这个职位途中,从直接上司到朝中的宰相李林甫,都收到了丰厚的回报,所以大家都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好话。

当时,唐朝也就设立了10个节度使,安禄山自己就兼任了3个。他虽然位高权重,但相当会“装孙子”,眼见杨贵妃受宠,不顾自己的尊严和年龄,硬是当了她的干儿子,还经常做出一些滑稽动作,惹得皇帝二人开心。他体重330斤,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却相当娴熟,可见在讨上司欢心这方面,他是很有枭雄本色的。

由于长期的武备松弛,在安禄山突然的造反行动中,各地纷纷沦陷,又有唐朝后方的瞎指挥,那些威名赫赫的大将们纷纷战死或是被处死。当唐军中央主力覆灭后,只有西北的安西和朔方军能够派兵前来勤王。而这些边防将领中,接连涌现出两位大将,正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他们起初能够自由制定计划,因此连连击败叛军。

长安城沦陷,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在途中,受太子掌握的禁军突然哗变,处死了“祸国殃民”的杨氏兄妹。同时,太子也自行登基为肃宗,玄宗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肃宗召回了前线军队,致使原本轻而易举就能取得的战果化为乌有。

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的原因,刚打下长安,浑身就长满毒疮,而且还失明了,这也让他的脾气越发骄横残暴,动辄谩骂打杀身边的大臣、仆人。在亲儿子安庆绪的指使下,他最亲近的内侍李猪儿将其杀害,这位不可一世的枭雄,死得如此窝囊,实在是大快人心。安庆绪随即自称“大燕皇帝”,但他实在是不得军心,远没有父亲的威望,连连战败后,被史思明杀死,由他接过叛军旗帜。

然而,唐军却延误了平叛的最佳时间。在郭子仪的猛攻,以及张巡等地方官员牵制下,唐军迅速收复两京。但是,此时肃宗却忙着把父亲从四川接回来,耽误了直捣黄龙的机会。同时,皇帝痛恨叛军不假,但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同样心怀猜忌。尽管他们忠心耿耿,但皇帝还是怕他们功高盖主,所以在后方使绊子。郭子仪的对手不只是战场上,更在后方,而这是更加难以应对的。

唐军集结了9位节度使的全部兵力,号称60万雄师,而对面的史思明却只有5万人。然而,肃宗硬生生在军中塞进一个太监来掌军,而且刻意没有指定主帅。大家都是平级的节度使,唐军只能各自为战,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惨败。而当战败的消息传到长安,肃宗乘机将功勋最大的郭子仪解职,只留异族将领李光弼继续统领残军。

也就是说,尽管安禄山死得早,但他的儿子实在是过于废物,史思明很快接过了他的权势,叛军并没有收到太重的打击。反观唐军,皇帝简直是刻意在想打败仗,为了避免将领们做大,宁可继续让局势动荡,也不肯快速解决战争。由此可见,不是唐军不努力,实在是皇室做得太过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