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秋节开始于唐朝时期,在宋朝时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时,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为了能够和春节起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了,当中,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
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我们民族众多,地域宽广,过中秋节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在广东地区,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妇女和小孩拜月。妇女孩童们在院子里或阳台上摆上桌子,桌上放烛台香炉,瓜果点心来进行祭拜,烛火香火与月亮交相辉映,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在中秋节这天祭拜土谷神,称为“青苗社”,并且要上坟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里有工厂的,中午要宴请工人,对工人的辛苦劳动表示感谢。有些地区还有有抛帕招亲的习俗,在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会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时将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观众接得的手帕颜色与嫦娥手中的手帕颜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欢,会有戒指相赠,双方可以单独约会。
在陕西,中秋夜男子会划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无论穷富,每家每户都要吃西瓜,以示团圆。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江苏无锡一带,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用画有月宫景色的丝绸糊在香炉四周,随着香火燃烧,青烟缭绕,红光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福建地区有一浦城县,县内有一座南浦桥,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的女子都要穿过南浦桥,祈求长寿,女孩子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走在大街上,场面十分热闹。建宁县的人们会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挂满彩灯,以此来向月宫祈求得子。在龙岩的一些地方,人们吃月饼之前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要把月饼中央挖出一个小圆并供长辈食用。
南京人的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桂花鸭。桂花鸭是南京流传已久的名菜,以桂花为佐料做成,肥而不腻,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会在院子里团聚而坐,吃菜饮酒,称为“圆月”;酒足饭饱之后游走于市井街道,称为“走月”。
江西省吉安的农村地区,中秋傍晚会用稻草烧瓦罐,烧红的瓦罐内倒入醋,香味就会飘满整个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让人心驰神往。
在四川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要吃蜜饼、吃麻饼、打粑等,并在门口挂上橘灯庆祝,儿童手里攥一把点燃的香,上街奔跑舞动,称为“舞流星香球”
在台湾地区,中秋节的夜晚有“偷菜求郎”之俗。身着盛装的未婚女子,趁着月光,去别人菜园里偷摘大葱和各种蔬菜,如果能顺利偷到,就预示着以后会遇到如意郎君。所以在台湾地区,有一句谚语:“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
尽管各地的风土人情造就了各地丰富多彩的习俗,但是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福寿安康,以月亮为载体,寄托千里相思之情是一样的。概括的讲有八种习俗:
一是赏月。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二是吃月饼。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三是祭月。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四是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五是观潮。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六是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七是玩花灯。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八是饮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 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我们民族众多,地域宽广,过中秋节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在广东地区,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妇女和小孩拜月。妇女孩童们在院子里或阳台上摆上桌子,桌上放烛台香炉,瓜果点心来进行祭拜,烛火香火与月亮交相辉映,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在中秋节这天祭拜土谷神,称为“青苗社”,并且要上坟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里有工厂的,中午要宴请工人,对工人的辛苦劳动表示感谢。有些地区还有有抛帕招亲的习俗,在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会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时将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观众接得的手帕颜色与嫦娥手中的手帕颜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欢,会有戒指相赠,双方可以单独约会。
在陕西,中秋夜男子会划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无论穷富,每家每户都要吃西瓜,以示团圆。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江苏无锡一带,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用画有月宫景色的丝绸糊在香炉四周,随着香火燃烧,青烟缭绕,红光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福建地区有一浦城县,县内有一座南浦桥,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的女子都要穿过南浦桥,祈求长寿,女孩子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走在大街上,场面十分热闹。建宁县的人们会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挂满彩灯,以此来向月宫祈求得子。在龙岩的一些地方,人们吃月饼之前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要把月饼中央挖出一个小圆并供长辈食用。
南京人的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桂花鸭。桂花鸭是南京流传已久的名菜,以桂花为佐料做成,肥而不腻,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会在院子里团聚而坐,吃菜饮酒,称为“圆月”;酒足饭饱之后游走于市井街道,称为“走月”。
江西省吉安的农村地区,中秋傍晚会用稻草烧瓦罐,烧红的瓦罐内倒入醋,香味就会飘满整个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让人心驰神往。
在四川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要吃蜜饼、吃麻饼、打粑等,并在门口挂上橘灯庆祝,儿童手里攥一把点燃的香,上街奔跑舞动,称为“舞流星香球”
在台湾地区,中秋节的夜晚有“偷菜求郎”之俗。身着盛装的未婚女子,趁着月光,去别人菜园里偷摘大葱和各种蔬菜,如果能顺利偷到,就预示着以后会遇到如意郎君。所以在台湾地区,有一句谚语:“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
尽管各地的风土人情造就了各地丰富多彩的习俗,但是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福寿安康,以月亮为载体,寄托千里相思之情是一样的。概括的讲有八种习俗:
一是赏月。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二是吃月饼。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三是祭月。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四是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五是观潮。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六是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七是玩花灯。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八是饮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 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展开全部
中秋节的习俗汇总如下
1、赏灯笼
灯笼本是民间的一种工艺品,其用途是照明,很多家庭的门口都会悬挂灯笼。不过中秋节时,花灯也成为一种艺术性的产物,它在汉朝时兴起,到了唐代时就已兴盛,户外花灯活动的规模比较大,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会在夜晚赏灯。而到了宋代时,赏灯笼的文化更是发扬起来,到了明清时还出现了灯市。
2、赏桂花
在中秋时刚好是桂花飘香的时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关联,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话故事。而桂花作为一种名贵的品种,它也有着喜庆、吉祥的象征,因此民间不少人都会栽种,在中秋这一天赏桂花,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样的味道,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烧塔
在南方地区,烧花塔的游戏流传已久,这一活动一般是孩子参与,通常会在野外捡拾瓦片等,将其堆成圆塔,在月亮出来后进行燃烧,等瓦片烧红了后,再放上一些煤油在其中,一直燃烧到深夜,此时大家都会去围观。
4、观潮
在浙江地区,每年中秋前后,观潮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早在汉朝时就已经流行起来,人们会聚集在钱塘江,看着江浪冲击的壮观举动,显得很是威武,直到今天观潮都很是流行。
5、赏月
在中秋节赏月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每逢中秋佳节,全家人都会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因此,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
6、吃月饼
将饼干、糕点做成圆形状,在中秋节食用,称为月饼,人们还会在月饼上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月饼的口味也越来越多样。
1、赏灯笼
灯笼本是民间的一种工艺品,其用途是照明,很多家庭的门口都会悬挂灯笼。不过中秋节时,花灯也成为一种艺术性的产物,它在汉朝时兴起,到了唐代时就已兴盛,户外花灯活动的规模比较大,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会在夜晚赏灯。而到了宋代时,赏灯笼的文化更是发扬起来,到了明清时还出现了灯市。
2、赏桂花
在中秋时刚好是桂花飘香的时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关联,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话故事。而桂花作为一种名贵的品种,它也有着喜庆、吉祥的象征,因此民间不少人都会栽种,在中秋这一天赏桂花,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样的味道,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烧塔
在南方地区,烧花塔的游戏流传已久,这一活动一般是孩子参与,通常会在野外捡拾瓦片等,将其堆成圆塔,在月亮出来后进行燃烧,等瓦片烧红了后,再放上一些煤油在其中,一直燃烧到深夜,此时大家都会去围观。
4、观潮
在浙江地区,每年中秋前后,观潮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早在汉朝时就已经流行起来,人们会聚集在钱塘江,看着江浪冲击的壮观举动,显得很是威武,直到今天观潮都很是流行。
5、赏月
在中秋节赏月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每逢中秋佳节,全家人都会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因此,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
6、吃月饼
将饼干、糕点做成圆形状,在中秋节食用,称为月饼,人们还会在月饼上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月饼的口味也越来越多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2.拜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8.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9.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2.拜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8.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9.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2中秋节各地习俗
广东
在广东地区,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妇女和小孩拜月。妇女孩童们在院子里或阳台上摆上桌子,桌上放烛台香炉,瓜果点心来进行祭拜,烛火香火与月亮交相辉映,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山东
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在中秋节这天祭拜土谷神,称为“青苗社”,并且要上坟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里有工厂的,中午要宴请工人,对工人的辛苦劳动表示感谢。有些地区还有有抛帕招亲的习俗,在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会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时将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观众接得的手帕颜色与嫦娥手中的手帕颜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欢,会有戒指相赠,双方可以单独约会。
陕西
在陕西,中秋夜男子会划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无论穷富,每家每户都要吃西瓜,以示团圆。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江苏
江苏无锡一带,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用画有月宫景色的丝绸糊在香炉四周,随着香火燃烧,青烟缭绕,红光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南京人的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桂花鸭。桂花鸭是南京流传已久的名菜,以桂花为佐料做成,肥而不腻,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会在院子里团聚而坐,吃菜饮酒,称为“圆月”;酒足饭饱之后游走于市井街道,称为“走月”。
福建
福建地区有一浦城县,县内有一座南浦桥,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的女子都要穿过南浦桥,祈求长寿,女孩子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走在大街上,场面十分热闹。建宁县的人们会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挂满彩灯,以此来向月宫祈求得子。在龙岩的一些地方,人们吃月饼之前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要把月饼中央挖出一个小圆并供长辈食用。
江西
江西省吉安的农村地区,中秋傍晚会用稻草烧瓦罐,烧红的瓦罐内倒入醋,香味就会飘满整个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让人心驰神往。
四川
在四川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要吃蜜饼、吃麻饼、打粑等,并在门口挂上橘灯庆祝,儿童手里攥一把点燃的香,上街奔跑舞动,称为“舞流星香球”
台湾
在台湾地区,中秋节的夜晚有“偷菜求郎”之俗。身着盛装的未婚女子,趁着月光,去别人菜园里偷摘大葱和各种蔬菜,如果能顺利偷到,就预示着以后会遇到如意郎君。所以在台湾地区,有一句谚语:“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2中秋节各地习俗
广东
在广东地区,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妇女和小孩拜月。妇女孩童们在院子里或阳台上摆上桌子,桌上放烛台香炉,瓜果点心来进行祭拜,烛火香火与月亮交相辉映,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山东
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在中秋节这天祭拜土谷神,称为“青苗社”,并且要上坟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里有工厂的,中午要宴请工人,对工人的辛苦劳动表示感谢。有些地区还有有抛帕招亲的习俗,在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会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时将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观众接得的手帕颜色与嫦娥手中的手帕颜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欢,会有戒指相赠,双方可以单独约会。
陕西
在陕西,中秋夜男子会划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无论穷富,每家每户都要吃西瓜,以示团圆。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江苏
江苏无锡一带,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用画有月宫景色的丝绸糊在香炉四周,随着香火燃烧,青烟缭绕,红光点点,别有一番风味。
南京人的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吃桂花鸭。桂花鸭是南京流传已久的名菜,以桂花为佐料做成,肥而不腻,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会在院子里团聚而坐,吃菜饮酒,称为“圆月”;酒足饭饱之后游走于市井街道,称为“走月”。
福建
福建地区有一浦城县,县内有一座南浦桥,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的女子都要穿过南浦桥,祈求长寿,女孩子穿着漂亮的服装行走在大街上,场面十分热闹。建宁县的人们会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挂满彩灯,以此来向月宫祈求得子。在龙岩的一些地方,人们吃月饼之前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要把月饼中央挖出一个小圆并供长辈食用。
江西
江西省吉安的农村地区,中秋傍晚会用稻草烧瓦罐,烧红的瓦罐内倒入醋,香味就会飘满整个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让人心驰神往。
四川
在四川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要吃蜜饼、吃麻饼、打粑等,并在门口挂上橘灯庆祝,儿童手里攥一把点燃的香,上街奔跑舞动,称为“舞流星香球”
台湾
在台湾地区,中秋节的夜晚有“偷菜求郎”之俗。身着盛装的未婚女子,趁着月光,去别人菜园里偷摘大葱和各种蔬菜,如果能顺利偷到,就预示着以后会遇到如意郎君。所以在台湾地区,有一句谚语:“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秋节的习俗你知道几个,中秋节该吃什么一、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1.赏月中秋的月亮是最圆的时候,而且是从古至今的一种习俗,在古代赏月还要祭拜月亮,这也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2.猜谜我们在很多古装剧中都会发现古代人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有巨型猜灯谜的活动,这个活动是把灯谜写在灯笼上面,有人猜到的话就会把这个灯笼送给对方。二、中秋节应该吃什么1.月饼最开始的月饼其实是圆形的,代表着团圆的意思,近几年来月饼的形状是越来越多,口味也是越来越多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中秋吃月饼,所以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月饼是必须吃的。2.桂花糕在中秋的这段时间内,桂花差不多都盛开了,此时就会发现满地都是飘落的桂花,而且还散发着阵阵香味,闻着就让人心情愉悦,很多人都会用桂花作为原材料做成各种糕点以及美酒,吃起来的时候带有独特的桂花香。3.石榴石榴也是正好在中秋这段时日内才成熟的,而且这时候的石榴是最新鲜的,果实也很充实,吃起来非常美味,而且石榴的营养也很丰富,适量食用对身体还有很多好处呢,石榴也寓意着团团圆圆以及幸福美满的意思。看到这里相信大家现在对于中秋节的习俗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吧,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很多习俗已经被我们给忽略掉了,除了中秋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饭,吃月饼等等,赏月以及猜灯谜等活动已经很少见到了,希望中秋节中大家都可以多做做活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