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发作性睡病是如何理解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指出人体睡眠与清醒决定于卫气的出入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
2.1脾虚湿困
症见:昏昏欲睡,身重嗜卧,肢倦无力,伴头昏倦怠,食后易睡,形体偏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燥湿醒脾,化痰开窍
方药:藿朴夏苓汤和二陈汤加减。
2.2肝胆实热
症见:精神昏愦、常欲寐卧、大笑猝倒,夜寐多梦,噩梦纷纭,惊恐易醒,伴胸胁胀痛、口苦胸闷,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胆泻热,化痰开窍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或黄连温胆汤加减。
2.3痰瘀阻窍
症见:昼夜嗜睡,昏睡流涎,频发猝倒,伴头昏头痛,反应迟钝,表情怪异,语言不利,舌体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涩或滑。
治则: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方药:涤痰汤和通窍活血汤加减。
2.4心脾两虚
症见:神疲嗜卧,头目昏眩,肢软无力,伴流涎,张口伸舌,语言不利,面色萎黄,记忆力下
降,夜梦纷纭,胆怯易惊,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则:补益气血、化痰开窍
方药:归脾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2.5肾阳不足
症候:精神疲惫,嗜睡难抑,伴沉默寡言、腰膝酸软、头晕头昏,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舌淡,苔白腻,脉沉。
治则:温补肾阳,化痰开窍
方药:肾气丸加减。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主要与卫气有关,指出人体睡眠与清醒决定于卫气的出入运行和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卫气行于阴则处于睡眠状态,行于阳则处于清醒状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任何原因导致阴阳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阳不出于阴均可造成多寐。《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也说明了多寐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致,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
2.1脾虚湿困
症见:昏昏欲睡,身重嗜卧,肢倦无力,伴头昏倦怠,食后易睡,形体偏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燥湿醒脾,化痰开窍
方药:藿朴夏苓汤和二陈汤加减。
2.2肝胆实热
症见:精神昏愦、常欲寐卧、大笑猝倒,夜寐多梦,噩梦纷纭,惊恐易醒,伴胸胁胀痛、口苦胸闷,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胆泻热,化痰开窍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或黄连温胆汤加减。
2.3痰瘀阻窍
症见:昼夜嗜睡,昏睡流涎,频发猝倒,伴头昏头痛,反应迟钝,表情怪异,语言不利,舌体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涩或滑。
治则: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方药:涤痰汤和通窍活血汤加减。
2.4心脾两虚
症见:神疲嗜卧,头目昏眩,肢软无力,伴流涎,张口伸舌,语言不利,面色萎黄,记忆力下
降,夜梦纷纭,胆怯易惊,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则:补益气血、化痰开窍
方药:归脾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2.5肾阳不足
症候:精神疲惫,嗜睡难抑,伴沉默寡言、腰膝酸软、头晕头昏,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舌淡,苔白腻,脉沉。
治则:温补肾阳,化痰开窍
方药:肾气丸加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