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皇帝在用膳时需要遵循哪些规矩?
由于清皇室是女真入关,所以也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色,那就是一日两餐,叫作早膳和晚膳。早膳为上午六点至八点半,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之间。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那皇帝吃不饱怎么办呢?好说,在正餐之后会各加一顿小吃,随时可叫人传上去。
当然了,皇帝吃饭肯定不叫做吃饭,叫做“用膳”。而关于菜肴,清朝的标准御膳为每顿饭有120道菜,三张大桌。主食、点心、果品一应俱全。后来又减为64道,32道,直慈安慈禧两太后的时候,又减为24道菜。那有人就问了,太远的菜夹不到怎么办,毕竟那时候没旋转圆桌啊?没关系,远处的自有太监宫女站岗,喊一声就有人替皇帝夹菜了。
皇室的气质自然需要明黄色来匹配,所以关于盛装食物的器具,那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必须是金银器为主,然后是黄釉的顶级瓷器,无不凸显皇室的雍容和华贵。而且,你不要以为皇帝吃饭是一家人吃的,别人可没资格跟皇帝一块吃,那必须得是一个人吃,叫做“吃独食”。
那有人就说了,哇,一个人吃饭,还有120道,岂不是爽死?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爽的事情。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就说了,御膳基本上都是前一天准备,然后需要放炕头上一直保暖着的,这样才可以确保准时上齐所有菜,换句话说这些菜并不好吃,没啥味道,都是中看不中吃的。而且挑食是每个人的本性,皇帝可不准挑食,的每道吃一点点,吃不完,热热再给皇帝吃。
这就导致了皇帝的伙食看着山珍海味,实际上鸟屎一坨。以至于当时的小溥仪常常到隆裕皇太后那撒娇偷吃东西,因为皇太后没这么多规矩,且藏着溥仪爱吃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