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谁的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世民族文化谁的影响更大呢?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老子、孔子这两位至圣先贤以及他们的弟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传播者,对促进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是至圣先贤,同样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老子和孔子究竟谁的文学成就更高?谁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影响更大呢?
一是两人的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及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就是《道德经》,主要思想讲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求淡泊名利,控制欲望,平衡身心。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学说,引导人们避世无争,无为治世,依靠自然平衡身心,平衡万物,以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境界。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有《论语》、《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中庸之道,讲的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三纲五常”。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学说,它引导人们积极的入世理念,要求人们严格遵守那些有利于统治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制度,它承认并积极维护人们社会地位的尊卑,但不支持统治阶级对卑者的压迫和剥削,只是倡导社会分工不同。
不难发现,两种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子孔子都是致力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是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或者说是两种思想的实施途径各有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如果只是按着儒家思想积极入世,追逐名利,甚至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不惜战争,那这个社会何来安定。相反,如果人们只是依据道家思想淡泊名利,消极避世,甚至是与世无争,那么这个社会又何来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两种思想即有相互制约也有相互补充,正是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相互作用,促进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成长和繁荣。
二是两种学术思想的传播途径有所区别。正是受到两种不同思想内容的影响,它们各自的传播途径也是有所不同。
首先说道家思想,老子的学术理论,思想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悟得老子道德经的真髓呢?可老子真就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啊,相关史料只有老子宣经讲道的记载,却并没有他广收门徒授教讲学的例证,有关记载或是人们传说的老子的弟子,应该说都是老子传经讲道的忠实听众。老子说:“万物有道,悟得即是道。”老子讲求的是听者自己悟道,悟得即是道,你就可以继续传播下去,否则物还是物,不足为道也。
老子这种无为思想同样影响到弟子的传播数量。传说中的道教四大真人,包括通玄真人(文子)、冲虚真人(列子)、南华真人(庄子)、洞灵真人(亢仓子),他们都是听取老子的学问而后自己悟道成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不朽名作《通玄真经》、《冲虚真经》、《南华真经》以及《洞灵真经》,也是对老子《道德经》的传承和发展。
相反儒家思想则不同,同样是受到孔子入世思想的影响,儒家讲的就是教化万民遵纪守法,讲的就是三纲五常,讲的就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孔子自然是积极讲学,广收门徒,有据可考的记载,孔子就有三千多弟子,其中比较著名的弟子就有七十二人。像是颜回(子渊)、冉求(子有)、仲由(子路)、冉耕(伯牛)等等,这些人都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他们都为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充分保障。
如果单从传播途径和数量上看,儒家思想肯定是超过了道家思想。但也许正是这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也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老子道家思想的受众主要是那些统治阶级,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则主要是针对那些平民百姓。两种思想的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也就推动了不同朝代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以及整个华夏文明的持续发展。
三是两种学术思想的影响时代各有不同。其实老子和孔子本身就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老子比孔子大了二十岁左右,而且据记载孔子还曾经向老子求过道,也就是说孔子向老子请教过学问,这也是有人说的孔子是老子学霸弟子的来源。如果按着两人性格,或者说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也没错,然而,两个人毕竟都是一派宗师,而且道教和儒教又是在几千年封建历史中多数统治阶级同时认可的国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像老子和孔子这种亦师亦友的情义应该还是区别于他人。
从传播时代上来看,道家思想自老子之后从战国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多数时候是被统治阶级奉为国教,尤其是大汉的“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巫蛊之术”甚至都有道教的影子,只是两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而已。一直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同样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