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学霸,孩子却是学渣,可以说智商和基因关系不大吗?
为了探索智商与基因的关系,米妈认真查阅了一下资料,结果发现:智商和基因的关系,还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密切。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关于探索智商和基因关系的实验,结果发现:主要体现在记忆知识、学习抽象理论等方面的理论性智商,约有40%的概率和基因有关;主要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梳理逻辑等实践性智商,约有51%与基因有关。
也就是说,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孩子的智商只有大约一半受到父母基因的影响。从横向对比来看,学霸父母的孩子,普遍还是要比普通孩子聪明一些。但从纵向对比来看,孩子可能真的没有学霸父母聪明。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叫做“均值回归”,意思是无论高于或低于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均值回归的趋势。简单来说,如果父母的智商高于平均值,他们孩子的智商并不一定会像父母一样保持在高位,反而有很大概率会向智商的平均水平上倾斜,这是自然界得以延续的法则。所以说,不一定是“学渣孩子”笨,可能只是爸爸妈妈们太聪明啦!
还有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是,智商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在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类的智能分为空间、音乐、语言、人际、内省、自然、运动、逻辑这八大类。父母擅长逻辑,不代表孩子就不能擅长音乐,找准孩子擅长的方面,才能帮助孩子发挥他的优势。
二、教会孩子保持愉快,才是成长的底色前段时间,我看了职场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什么是“别人家的孩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霸李浩源,参加过《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英雄第二季》等节目,被马东高晓松称为“唐诗通”,被于丹赞为“大才子”。不仅如此,他逻辑缜密,表达能力强,还能说外语,妥妥的“宝藏男孩”。
面试提问环节,考官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天赋和努力的关系是什么?”李浩源的回答是:“我觉得天赋是基础,天花板一样的东西,但是你没有努力,一辈子都够不到天顶。”“如果没有天赋,只有努力呢?”“那总比躺着好。”
你看,不仅仅是学霸光环,李浩源的三观也非常正。智商从来不是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决定要素,尽管它有一定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后天来修正。教会孩子乐观向上,远比有高智商更重要。
而学霸父母比普通父母多出来的不只是智商,更是一份无处安放的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在学霸父母这里体现的更为突出,。“你不是学霸吗?你的孩子也必然优秀吧?”,“学霸”标签给学霸父母们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他们的孩子不够优秀,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料”。
因此,学霸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非常的敏感和介意,经常介入到孩子的行为中。但因为这种介入非常之多,导致了很多高知家庭中的孩子过早耗尽了探索世界的热情。而当学霸父母发现养育孩子的结果与他们的预期渐行渐远的时候,又开始变本加厉地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或介入,反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让孩子彻底熄灭了任何自主学习的动力。
但“试错”才是孩子不断成长的正确体现,如果父母对此非常焦虑,在无形中是把成人世界里滋养出来的“背景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的现象很可能使孩子变得自卑木讷、逆来顺受,又或者桀骜叛逆。从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越是父母学历高的家庭,越是拥有优质资源、提前抢跑的孩子,越容易承受“背景压力”。
我们要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到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这个时代,学霸父母越来越多,教育投入越来越庞大,知识输出越来越快速,竞争也跟着越来越激烈,想要学习优异,真的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我们真的不必太苛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拥有一个好成绩,学会如何在当下的环境中乐观生存,才是我们给予给孩子一生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