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然而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够。认为只要记住公式、定理皆万事大吉,却忽略了公式、定理的导出过程。殊不知,这是造成运用公式、定理困难,遗忘知识快的主要原因;只注重“表象感知”,不追求“深化理解”,这是形成这一不良习惯的根本原因。如学习三角面积知识时,只背公式,却没注意是根据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过程。由此造成基本的一些求各部分数据不会解决,更谈不上公式的灵活运用。
孩子不善于思考,可能是因为:
1、妈妈太“强势”。家长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性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2、因为溺爱孩子,所以一遇到问题就由家长来包办代替。一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孩子就渴望家长帮忙。试想,身处这样被动的环境,孩子怎么会不依赖家长呢?
1. 家长可以把部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例如: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看完之后与孩子交谈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人物表现等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对语文的学习就不会感到枯燥而无趣。又例如: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时,可以与孩子谈地理、自然现象;上街购物、买菜时,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心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孩子夏天喜欢吃冰棒,家长和他一起到批发部去买,家长规定只能买10元钱的而且要管一星期,让孩子自己挑选品种但必须自己计算出所用的钱数,否则就不买,把学习带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样一来孩子非常有兴趣,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因此,只有多尊重孩子做事的方式,多鼓励他们,多引导,得让他们对问题感兴趣,他们才会多思考。
2. 尽可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参加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而变得独立。
3. 避免生活带给他的挫败感而导致的自信心的丧失。当孩子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4. 家长再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反而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5. 尝试错误不是坏处,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发现他做错不要马上指出,可留待他完成后自己发现或订正时发现,有利于培养他订正能力,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1、让孩子在独立行动中自己动脑。
2、用完成故事结尾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4、教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
训练孩子思考能力的六种方法
1、多让孩子自己分析
2、多问孩子为什么
3、给孩子提供民主的气氛
4、多鼓励孩子
5、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6、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呢?
1、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读题。
2、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考试分数。
3、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