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例句

 我来答
优点教育17
2022-05-12 · TA获得超过756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0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85万
展开全部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