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柴和他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如何欣赏(一)

 我来答
会哭的礼物17
2022-06-05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69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4万
展开全部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35 号,创作于 1878 年,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此生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与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在瑞士日内瓦作短期修养时,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这首协奏曲。这首作品运用俄罗斯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现了主题小提琴精彩、完美的演奏技巧,同时还体现出管弦乐的丰富表现,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

柴科夫斯基创作这首《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正处于他的创作旺盛期,同时也是政治最黑暗的统治时期。到处是监狱、镣铐。但即使这样,民主思想的火花仍在燎原。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坚强的民主主义人士掀起了“启蒙主义运动”的大旗 ,而托尔斯泰等则以他们犀利的笔触针贬社会的黑暗 。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敏感又有爱心的作曲家显然非常了解这个“可怕的时代”。对他来讲,战斗的武器应该就是音符,社会气氛一定会影响作曲家的总体心境。如果说《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表达的是欢乐的情绪,那可能也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式的欢乐。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贵族家庭,5岁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辞职后去到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小时候的他特别脆弱敏感,他童年的家庭教师芬妮·杜芭赫小姐回忆起这位学生说:“彼得实在敏感得过分,因此不得不十分小心地对待他。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刺伤他。他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柴可夫斯基一生承受着敏感天性的折磨,可也许正是多愁善感的性情,使他在日后谱写作品时能把握住内心最深处的渴求与律动,才更加能触动人心。

当时的维也纳乐评家汉斯利克是这么形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有那么一阵子这首协奏曲还算是音乐,比例恰当,而且不无才华。但很快地,野蛮占了上风并一致支配乐器直到第一乐章结束。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得伤痕累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就是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柴科夫斯基经过这一次磨历,终生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一些不寻常的音调,深刻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抒情诗,虽然一时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招来一些非议,但它最终还是逐渐地吸引了广大音乐界的注意和欢迎,成为俄罗斯和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古典范作之一。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这首乐曲成为最受欢迎和倍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成为检验小提琴演奏家水准的试金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