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分别是什么
七情:人的七种感情,一般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佛教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六种欲望。
七情六欲是一个心理反应。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人对七情六欲有不同的理解,它是人的本性。人之所以有七情六欲,说到底,就是生命的本能,不可或缺,没有人可以例外,就算是圣人也不能。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具有欲望与灵性,而欲望与灵性的体现,就是人情世故。
所谓人情世故的本质,其实人与人之间各有所需的一种相处之道,其背后体现的正是七情六欲。如果没有七情六欲的驱使,那么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将会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七情六欲都是人最基本的特征,就算是不再受到欲求束缚的“得道”者也不例外。
成语典故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