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应该怎么办
首先,培养孩子自律的动机。自律并不是一味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也不是看我们的忍耐度,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主动性,这个主动性就是自律的动机,也就是我们觉得做一件事有多大的价值。
其次,教会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人之初是完全没有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时候的孩子完全受冲动与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进入幼儿园后,才逐步发展自律的能力,而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就担当着重大的使命,去帮助和引导孩子。在家里,孩子喜欢吃巧克力,但是我们有的父母会把巧克力藏起来,尽量不让孩子发现,可是一旦孩子发现,就可能吃得没完没了。
但是,假如我们换个方法,把十块巧克力一次给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多吃巧克力的坏处,并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只吃两块,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规定去做。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按规定去做或做得差一点,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训斥,鼓励他继续努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作为,如家长可以事先告诉孩子:“桌上有巧克力你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如果能够坚持到下午爸爸妈妈回来还没有吃,就会有更多的巧克力,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例子,孩子可以切身的体会到诱惑在自己身边的感觉以及克服诱惑后的心理成就。那时,他就有了一定的自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妥协。在和孩子约定好之后,如果孩子做不到,或者哭闹反悔,家长一定不能心软,要坚持住,绝不妥协。这样,孩子就会继续遵守约定,直到完成约定。
(2)多去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并且在事后进行一些督促和检查,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3)及时激励和表扬。当孩子这次做的比上次好时,我们要适当夸奖他,我们可以说出我们看到的情景,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还可以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网上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江苏一名14岁的男孩子,父亲发现孩子每天熬夜打游戏,于是父亲在孩子的房间安装了摄像头。孩子觉得父亲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于是向警方报警。
不可否认,这位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做法能帮孩子变得自律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的自律性来源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他的自律性就会越强。父母过多的控制,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尊重,从而降低了孩子的自尊水平。当孩子被打击惯了后,就会认为,反正父母一直认为我不行,干脆就破罐子破摔,那么,他就不可能会有自律性。
阿德勒曾说过:“任何人可以做到所有事。”当我们相信孩子,用信任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时,孩子的自律性也会逐渐建立。

其次,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允许孩子犯错。
我们经常担心孩子犯错,事事都帮孩子做决定。以为只要孩子不犯错,人生就会少走弯路。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对事情失去掌控感,也不愿为这种选择承担责任。我们就该告诉孩子,只有自己最懂自己。让孩子学会选择,少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最后,在孩子表现出自律时,要及时夸奖。
在培养孩子自律方面,樊登老师说他是这么培养儿子的。有天早上,他看到儿子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认真的在练琴。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知道什么是自律吗?”儿子摇头说不知道。这时,樊登老师就对儿子说:“你刚刚的行为就是自律。”从此,他的儿子便明白了什么是自律。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