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接触”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下面是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接触”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当越来越炙热的眼光瞄向信息技术这一领域时,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学生需要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时参加省级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达到规定的合格分数线, 才算是完成了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步。 然而,由于高考的甄别模式,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 只注重考试结果,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改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教学回归本位,注重教学本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引领好学生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是迫在眉睫的。 笔者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接触”式教学方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接触” (exposure)式教学
所谓“接触”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中以高压强迫学生学习为特征的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展开学习活动。
“接触”式教学活动有三个特征 :第一、自然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不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高压强迫, 教师不会强制学生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所谓“科学性方案”学习,而是学生与教学内容在自然“相遇”的时候碰撞出求知的火花。 第二,自主性。 学生在与教学内容的自然相遇后,选择学习什么,完成什么任务, 出发点完全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需求,整个过程学生都是以主人的身份存在。
第三,挑战性。 在选择学习内容之后,教师会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去发现更美好的事物,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挑战。
“接触 ”是强迫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温和的强迫。 整个“接触”式教学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也并非是强迫缺席的过程,但依然有微弱的强迫在里面。 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引导,处在教师的操控下。
二、接触式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一:《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在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中等级为 B,说明这一章内容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要求不高, 只有图片的简单处理,需要学生理解和独立操作,且规定使用教材上讲解的 PhotoShop 作为操作软件。 在这样的前提下,教授这一章内容时,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操作顺便带过,从而让喜欢这一块内容的学生得不到深入系统的学习,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的教学过程安排中, 有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和加工目的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加工图像, 表达主题信息。 在学习一系列的图像采集与图像属性分类后, 加工俨然成为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行动,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 很多学生对图像的处理很感兴趣,问其原因,回答也是五花八门, 但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以后自己可以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 能够美化一些图像。 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有个别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 PhotoShop 的使用,并能独立处理与美化图像,且效果不错。 有的学生则只能利用PhotoShop 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的学生掌握的图像处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画图”。 有的学生则是对这一领域一无所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有哪些, 可以进行分类成专业型、普及型、简易型、便利型。
鉴于课时的规定, 不管学生选择哪个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也不可能针对某个软件进行操作上的详细讲解,学生只能是短时间的接触, 初步了解软件的应用与功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接触式教学在此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正是由于教师提供的这种接触式教学,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有可能在日后的努力下成为与图像处理设计相关的专家。
(二)案例二:《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技术应用 》 ( 选修 ) 第三章第四小节 《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课程标准要求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考试要求为等级 C,需要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对应迁移应用水平和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C,要 掌握内容的同时还要熟练操作 ,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让学生了解、知道、说出相关内容即可。 那么,学生在面对学业水平测试时,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纵观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尤其是一些农村高中,根本无法提供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条件。 让学生进行“接触”式教学,在此是相当受益的。 教学中,“接触”式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视觉上的“接触”。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带领学生进入学校中心机房,查看组建校园网所需的硬件。 第二步,听觉上的“接触”。 教师讲解校园网的组建与使用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建构初步的校园网组建方法。 第三步,思维上的“接触”。
教师提供网络环境,设置任务,要求学生规划一个小型局域网,包括对局域网的需求分析、硬件选择等。第四步,操作上的“接触”。鉴于课时的规定,教师只能提供 15—20 分钟时间,让学生接触局域网的简单构建。 在教学机房中,教师只需提供路由器或是交换机, 将学生以3—5 人为一小组进行实践, 实践的内容包括网络软件、网络硬件、网络协议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
这样的“接触”式教学是浮浅的,不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就能熟练掌握,但又是必需的。
学生经过这样的接触式学习,对这部分内容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不管是应对学业水平测试,或是日常应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组建小型局域网》课程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家庭中的网络进行了改建,组建成一些小型的局域网,这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小结
在“接触”式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收获,不是学生学会了应对学业水平测试中本不懂应对的问题,而是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了学习的幸福,激发了后续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接触”式教学的用武之地是广泛的,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的钻研,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龙新宝.在“接触”式教学中进行幸福教育.2013.
6. 人工智能技术汽车方面的论文
7. 工程技术发展论文
8. 带电作业技术论文
9. 计算机技术论文题目参考
10. 钳工技师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