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事情有哪些

 我来答
情感解说家17
2022-06-06 · TA获得超过714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5万
展开全部

伤心的事情有哪些

伤心的事情有哪些,很多人在生活里都会遇见一些较为伤心的事情,但是这一些事情是不可以藏在心里的,这样对于身体很有伤害,因此说出来是最好的选择,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伤心的事情有哪些.

伤心的事情有哪些1

1、你有急事向朋友借钱,朋友说有了就主动联系你,从此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你。

2、朋友过生日时你又祝福又发红包,但是你生日时他却提都不提。

3、把秘密告诉了你最信任的人,但是她却告诉了别人,导致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4、分手后,你看到手机上有他打来的未接来电,你以为他有什么事情,结果拨过去只是他打错了。

5、年少时认过的姐妹拜过的兄弟,在成年之后就不再联系了,或者仍有联系也是很淡的那种。

6、曾经帮过你的人,在有困难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却无能为力。之后他再不跟你联系。

7、你有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你以为的好朋友却总是有借口错过。

8、追求了很久的人,有一天突然跟别人牵手走在了你的前面。

9、你认为的好朋友好兄弟,却在跟你别人介绍你的时候,说是普通朋友。

10、当你选择原谅一个人的时候,换来的是他的二次欺骗。

难过的事情有那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的活,更加灿烂的笑。因为只有经历过不值得的人,才会遇上对自己真心的人,才更懂得珍惜。

伤心的事情有哪些2

《令人难过的事》是小学生常见的经典保留作文题。一般开头是这样的:难过的事情总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些事情甚至令人闻之色变,就像被阴影永远笼罩着。每个人都会有难过的、令人愁眉不展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确实,我也不例外。从事舆情工作这些年,我最难过的事就是——经常遭遇客户单位领导神秘兮兮、欲说还休的咨询:“你们能删帖吗?”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删帖,又叫砍文、D文(D为英文“”的简称),是指将某位论坛参与者帖子删除的行为,是一种随网络文化而出现的新的网络管理方式。我说“能删”吧,这是明显的踩线甚至越线行为,况且好几位熟悉的朋友已经进去了。早在2013年9月,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有偿删帖为非法经营罪。我要说“不能删”吧,客户立马会反诘:“帖都不能删,还搞什么舆情?!”

这些年,借助培训交流机会,我反复跟领导们呼吁,我们要敏锐不要敏感,积极利用网络,鼓励网民参政议政、做好舆论监督,把网络舆情最大限度地引向良性发展;我们还要搞好舆论引导趋利避害,传播中国好声音,传递中国正能量,把网络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唱响网上主旋律、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抓手……然而,最终的最终,问题还是回到原点:你们到底能不能删帖啊?

对一个专业的`、成熟的、资深的舆情分析师来说,你问他能否删帖,这就是他最难过的事,没有之一。往事如烟啊,其实我也帮助删过帖的——

若干年前,某地人事调整,新调任的一把手领导很重视舆情工作,到任后没多久就到荆楚网调研。作为网站舆情服务负责人,我陪同调研并向领导汇报工作。我说,互联网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平台,舆情工作是管网治网重要抓手,领导频频点头;我又说,要把舆情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安全文明工作责任制内容,领导微微颔首;我还说,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网络值班制度,每天专人对相关网站、论坛和微博进行巡查,做到敏感舆情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和处理,领导眸光一闪,貌似随意地问道:“你们这个敏感舆情处理,具体是什么流程?”

这个问题草蛇灰线,有点伏笔千里的意思啊。我心中一紧,琢磨着怎么绕开“宕机死结”,于是从舆论引导的角度展开话题,什么通过议题设置影响公众舆论的耗散状态啊,什么审时度势自觉承担舆论引导职能啊,什么舆论对冲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澄清谬误啊,什么的什么,到最后又绕了回去,“当然,也包括对不实信息和有害内容协助管控……”说完这话,我就感觉舌头有点大,医学术语叫做“预后不佳”。

果不其然,调研结束没几天,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我发来一条链接,说是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基本表示满意,但有个帖子捕风捉影,希望处理云云。我头皮一阵发麻,点开链接一看,这帖文发布在省外某论坛上,发帖时间居然比我从业年限还要久远。至于帖文内容,无非是反映诉求点了领导的名字,心理承受力强一点,其实问题不大。但领导希望,剁掉!

论坛,简单理解为发帖回帖讨论的平台。这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也是早期互联网风起云涌的草根大舞台。老实说,我跟这家论坛并无业务往来,也没有熟人朋友,至于坊间传说兄弟网站有一种类似江河湖海联盟之类的组织,听说而已,没有亲见。

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这些我平素讲课揶揄嘲讽的处置手段,此刻就算再不情愿,为了客户以及后面的续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了。想到这里,我心头一阵喟叹,恍惚间还跳出一个画外音自嘲:想不到啊想不到,平时号称“删帖既无用也没有必要”的颜老师,你也有删帖这一天啊!

这确乎是让我难过的事,但我难过的不是删帖本身,而是舆情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脱节,说和做两张皮,恐怕还是普遍现象吧。从事舆情工作这些年,我深知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价值判断与行为导向的重要力量,有些领导存在“舆情洁癖”,希望眼不见为净,这完全不符合舆情逻辑嘛。一般而言,舆情的生成及发展虽然复杂,但有其演绎规律,专业分析师可通过排查舆情事件中的参与主体、传播载体、舆情客体、传播周期等因素,抓住事件背后的疼点,研判舆情的发生、发酵、消解的拐点,实现舆情软着陆。为什么、何必、就非得、一定要“删帖”呢?!影响有影响的人,何其难也。

我正为难之际,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某次业内研讨会上好像加过这家论坛同行的微信——只是好几年也没有联系,朋友圈点赞也不怎么互动,这一联系就是删帖,怎么好意思跟人家开口呢?再说开口了能否搞定呢?我心中暗自忐忑,既怕搞不定帖子让客户失望,又怕一联系就拉黑失去斡旋空间,还怕被断然拒绝伤了自尊心……既然没有十足把握,为了面上好看一点,我跟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删帖比较敏感,我给你一个联系方式,我跟对方也不熟,不一定管用。”我吭哧吭哧解释了半天,其实就一个意思:未必能搞定,搞定了别谢我,搞不定别怪我。

又过了几日,领导身边那位工作人员打来致谢电话:“谢谢颜老师!还是专家水平高,帖子删掉了!”我蓦然一惊,追问具体啥情况,这位工作人员也没有详细展开,只是连连表示,“那边一听说颜老师的名字就答应了,说是你很专业——尤其量很大!”

哦——我眼前顿时浮现出论坛那位兄台的模样。几年前我参加业界研讨会,虽然也上台发言介绍经验云云,实际上说了些啥我都忘了。但,那天晚上主办单位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席间觥筹交错,我超常发挥,居然放倒一圈舆情同仁。所谓“量大”,盖出于此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