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5-18 · TA获得超过669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1万
展开全部

父母与孩子之间并非只是简单的养育关系,
或者说,人与人之间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关系存在。
同学之间也可以同时是朋友关系,
同事之间也可以存在朋友关系,
夫妻关系之间也可以同时存在友谊、亲情、以及同事关系。
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具体存在着哪几种关系?
这些关系的存在又是如何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呢?

我们来通过这篇文章认真地梳理一番。

一、上下级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很多时候就像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父母会安排、指挥孩子做事,孩子会根据父母的指令去执行。
那父母到底该如何当一个好的“领导”呢?
好的领导不仅要会带领下属做事,同时也要学会承担因下属失误而带来的责任。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因为下属失误而产生了损失,此时需要承担责任时, 领导将过错全部推给了下属,那此时下属心里会怎么想?
2021年7月份上映的港片电影 《怒火.重案》 就深刻地演绎了这一结果的悲剧,因警队高管一心想巴结富商,于是下命令让下属不择手段的办案,最后导致犯罪嫌疑人死亡,可在庭审时,高管却将责任推卸至一干二净,最后五名下属警员全部被判坐牢五年,五年中在狱里每天被当初他们逮捕的犯人追打,虽有幸活着出狱,但心灵去坠入了极度的灰暗之中,最后开始实施报复行动。

这样的情况在孩子身上是否会发生呢? 当然不会这么严重,但却又极度相似。
假设某一天你的孩子因为最近连续几天作业都没有完成,你因此被老师请到了学校,面对着老师的批评,许多的父母是会感觉很没面子的,于是你当即对孩子不写作业的行为劈头盖脸的一通指责。
整个过程,好像除了孩子没写作业确实有错之外,不论是老师还是做为家长的你,好像都没有做错。
这情节是不是像极了上面所介绍的港片?
可能你会认为,我也在承担责任呀,我不是也被老师批评了吗?
因为是被迫,而不是主动,所以这种承担并不能彰显出你身为孩子“领导”的魅力。没有魅力可言,你在孩子眼里会感觉靠不住,不仅如此,刚被老师批评完,接着又被自己父母再痛批一顿,此时的孩子只会感觉到孤立无助,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孩子知道自己犯错了吗?当然知道,如同电影中那群下属警员一样,他们也知道自己不该为办案不择手段,但此时没有任何一个人帮他们说话,但凡此时有任何一个人为他们说上两句,即使最终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也不会最终导致他们集体黑化。
那么身为孩子的领导,如何才算是称职呢?
我们要学会替孩子“挡”。孩子在被请家长之前,肯定已经被老师批评过了,作为家长来到学校后,在接受老师的情况反映时,可以选择默默地接受批评,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工作,但不要再当着老师的面,马上对孩子进行指责,这并不是对老师表达自己正在尽责最好方式,相反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无助。
正确的做法是: 带孩子回家,或者找一个地方,给孩子买杯饮料,因为甜食可以舒缓人的紧张情绪,在放松了之前的紧张之后,再和孩子坐下来慢慢谈道理,此时的孩子心一定是会被暖到的,因为在孩子的预想当中,自己被请家长之后,一定是少不了一顿揍,但却没想到自己的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同时孩子被老师刚刚批评完,心灵正是需要被抚平的时候,父母真的没有必要再痛批一顿,继续在伤口上撒盐。
当一个领导能够替下属担责的时候,在下属的眼里,这样的领导会被他们视为“领袖”。“领导”与“领袖”的区别就在于在关键的时刻懂得抓住机会施展个人魅力,让下属被自己的魅力所感染到,从而达到服众的效果。

二、朋友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朋友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已经被很多人说烂了,不过我既然还会再提出来,并非只是为了我这篇文章的完整性。既然敢再说,也一定是对这种关系有着一种新的延展性阐述。
我们首先要问自己, 怎样才算朋友?我们自己又是怎么与孩子做朋友的呢?
有家长会说,
我和孩子一直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呀!
我陪孩子玩水枪,冬天还一起打雪仗,带着孩子一起有说有笑。这难道还不算朋友吗?
这样与孩子相处,好像没什么问题,不居高临下,与孩子一起玩耍,平等相处,
但是不是感觉这种朋友的相处方式当中, 是不是差了一点什么?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不要乱交朋友,那些对自己没有帮助,相互之间不能取长补短,只能同甘不能同苦的人一定不是真朋友,那些整天在一起只会玩乐,不懂进步的“酒肉朋友”不交往也罢。
这样一梳理, 是不是感觉自己好像与孩子就如同“酒肉朋友”一般?
我们有没有向孩子倾诉过自己的内心?
我们总是渴望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但我们又是否有过“以心换心”的行为?
曾经我在论坛上看过一位网友回忆他小时候亲眼看到自己妈妈非常伤心无助的时刻,这位网友说,记得他小时候,外婆去世了,在葬礼结束的当天回家后,妈妈抱着他哭着说:“宝宝,妈妈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这一句话触及了他的内心深处,成了他长大后一直无法抹去的一幕。
妈妈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像一个“哆啦A梦”,我们要什么,妈妈就能给什么。
妈妈是最坚强的,妈妈也是最有勇气的,为了保护我们,妈妈是无敌的超人。
可是经历了外婆的去世,我们才知道妈妈并非是无敌的,
朋友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朋友之间绝非只是停留在一起吃喝玩乐,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倾诉的,述说的自己的不愉快,为朋友抚平那颗受伤的心,
很多父母认为没必要,或者不应该去述说自己的苦,害怕孩子的心理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压力,家长们这么想当然没有错,但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折中的。
我们不必要将自己经历的不愉快全盘向孩子托出,但我们可以有选择的,或者简单地跟孩子的诉说一下自己此时的心情,以此得到孩子的理解。
我曾经接触过这么一对父子,
爸爸来武汉创业之初,只带来还在读三年级的大儿子过来,小儿子与爱人还在老家。
当我介绍完这个家庭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一个男人又要创业,还要带儿子,而且儿子还是读三年级,这个年龄的孩子,闹腾程度,有经验的父母是可想而知。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经常遇到周末要陪孩子,又正好需要出去谈个业务,于是只能把孩子先放在书店,叮嘱孩子安静看书,这样的情况经常有,但孩子却很配合爸爸,真的就是安静的看书,每天都会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除了接送,并没有让爸爸操太多的心。
其实孩子是懂事的,他们的闹腾其实也是会挑环境的,孩子能感受到安全与太平,所以放纵起来就无所顾及,但孩子也知道父母正在辛苦的忙碌,自然也会知趣的配合,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懂事。
与孩子相互倾诉,以心换心,不仅可以方便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换来一份孩子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

三、同学关系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确实不假,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做事,辅导孩子作业,必要的时候还得把学校的课本在家里再给孩子讲一遍,堪称全科教学。
但也有父母教不了的时候,那没办法,学校搞不定,就再送出去培训吧。
这方法以前行,现在可搞不定了,双减政策之后,很多城市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彻底地取缔了。政策实施之后的许多家庭开始出现了“鸡飞狗跳”的不安宁,小区里的夜晚总能隐约听到孩子在家里被父母训斥的哭声,家长们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但任何的政策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有人因政策导致生意关张,但也有人因政策而发家,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同一片天空下,不断的上演着。我们无法改变政策,但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政策为我们制造的“亲子机会”。

曾经有一位朋友跟我说, 等她的孩子上学了,她就陪着孩子把学业全部再上一遍,等孩子将来高考了,就和孩子一起参加高考,以前高中物理和化学没学好,以后正好再陪孩子一起学一遍,虽然她的工作完全用不上高中物理与化学,但总对自己曾经的高考失利留有遗憾,现在有孩子了,将来和孩子一起学习,也许能把这种遗憾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抹去。
我这位朋友确实是一个很好学的人,虽然当年高考失利,但大学毕业后,工作也算顺利,即使现在工作了,她也经常书不离手,与她交谈,总有谈资,甚至受益匪浅,常有醍醐灌顶的顿悟。这就是 学习的力量, 她用自己的勤奋弥补了当年的失利,我想这也是她工作能够顺利的原因吧。当她向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她说的很轻松,但表达的很肯定。 我看到的并非是一个女人的幻想,也不仅仅只是一种憧憬,而是让我看到了一种暗暗的决心。
我们总说孩子害怕困难,遇问题不爱动脑子想办法,但我们也从来没有带着孩子,告诉孩子解决困难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去搜寻好的方法。

我们查找、搜索、翻阅、对比,这所有的动作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孩子在面对难题时,就不会表现出一副无能的样子了。

和孩子一起学, 当孩子不会,自己也不会的时候,我们作为成年人,有着更强的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方法的行为,就是让孩子耳濡目染的学习面对困难时该如何去做的最好方式。

孩子是我们完善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因为孩子的出生,我们需要让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更加完美,或者说,我们可以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去尽善尽美。不要把这种机会当作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惩罚,我们要学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思维,有得必要舍,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2021加油带头人# #教育听我说# # 育儿 事务所# #爱是个动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