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赏析》第四讲——分题材赏析
古诗词既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古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考必考的重要内容,我们借助古诗词例句,分五次由点到面把古诗词赏析题中最精炼的知识送给你。
文章比较长,请你做好笔记。
第四讲 分题材赏析
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所以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给古诗按题材分类。
古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
(一)写景抒情诗
把所有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诗歌,统称为写景抒情诗。
1、理清“情”“景”关系。中国古典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被诗人纳入诗歌,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好诗。烟花三月,良辰美景,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表现出来了。
杜甫《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表面上纯粹是写景,除了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外,结合背景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就更容易体会到这首诗还包含着一种对百废俱兴的企盼。
(二)遇事感怀诗
与写景抒情诗歌不同,遇事感怀诗歌多是由事而起,一件事触发作者的情感线索,如思乡、送别、人生感慨等。好的遇事抒情诗不仅作者情感表现充分,而且事情和情感结合高明,由事到情衔接自然流畅,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由一曲《折杨柳》引发乡思;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感慨劳动人民辛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中秋夜大醉,作词抒发对弟子由的思念。
(三)咏物言志诗
古人喜欢吟咏自然万物,自然界景物都可以成为诗人吟诵的对象。通过细致描摹事物,寄托着自己的感情。好的咏物诗,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寄寓美好的理想甚至隐含生活的道理,都让人回味无穷。
1、绘形绘神。咏物诗不但要讲究形似形似,更注重神似。诗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做文章,更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如:
李忱《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写出了瀑布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胸怀淡泊,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或用拟人,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或用比喻象征,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边塞征战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这些人形成了“边塞诗派”。
1、结合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表现出壮丽豪迈、一往无前的勇气。如王维《少年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国势衰微,诗歌中不夹杂了悲壮、哀伤,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五)怀古脉史诗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丰富多样,有的功业突出,令人钦佩仰慕;有的创业未成,让人唏嘘感慨。诗人结合这些历史故事、人物事迹,以这些为题材,写出了怀古咏史之作。咏史怀古诗歌,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史实的来龙去脉,把握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咏史怀古,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睹物感慨,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分析,诗歌中不涉及个人情感。如:
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认为周瑜的胜利在于得一时偶然;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和一时的隐忍无关。
第二,睹物思人,结合历史人物,抒发自己情感。如
苏轼《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达了苏轼此时仍未能建功立业的惆怅。
第三,借古讽今。作者借助史实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
杜甫《咏怀古迹》虽写王昭君,实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命运;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讽刺统治者荒淫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