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震发生之后,很多灾区民众的生活物品损失殆尽,只好依靠来自外界的救灾物质维持生活,各种现代食品、衣物、家用电器等随之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用品。而伴随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在灾后重建中的广泛运用,人们的住房结构和装饰设施也出现了重大改变;再加上当地人的出行变得更加依赖汽车这种现代交通工具(这得益于当地道路条件的改善),我们可以发现,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灾区羌族民众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现代转型,而且,这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转变在很短时间里就表现得格外明显。更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国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羌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特别是一些文化学者更不断强调对羌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保留”。然而,很多的灾区民众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才是要务,传统文化应借助随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现代性的幽灵似乎更加“深入”到了灾区羌族社会文化的“灵魂”深处,渗透到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习惯之中;可以肯定地说,汶川地震及其灾后重建极大地加速了灾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